理財週刊/追求效率是成功之本

文/馬凱

不論國家還是個人,最寶貴資產就是人。而人這項資產,構成的元素不外乎體力智力,此二者價值都取決於其使用效率。但效率從何而來?

體力與智力都附著於人身;人卻一無例外,完全受時間的限制: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每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讓體力與智力完全無效率的選擇,就是完全不利用時間,任其空過,則此人即使存在,等於不存在;而這個國家在這段時間之內,就如同少了這個人。

充分利用時間的人,當然比荒廢者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但也不盡然如此。我們常見人忙得像無頭蒼蠅一樣,連睡覺的時間都被剝奪,卻因爲用錯了方法,甚至走錯了方向,一切努力不僅唐捐,還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還有人因爲犧牲睡眠,搞得昏昏沉沉、神智不清,空有上好的智力與體力,反而誤盡蒼生

因此,要讓人身所具有的智力與體力發揮最高的價值,其必要條件就是追求最高的效率:不但充分利用時間,而且選對方向、用對方法,力求事半功倍,則其成功也會倍於他人。

臺灣在一九九○年前的三十年,經濟蓬勃發展,所得急遽升高,使國人生活大獲改善,國力遠非昔比,其關鍵即在於,全體國民的體力與智力達到了極高的效率。先就時間而言,本着勤勞奮勉的傳統美德,在這三十年間,絕大多數的人,不論在哪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夙興夜寐,黽勉努力竭盡一己之長,迥出於羣倫

就方向與方法而言,在此期間,臺灣領先全球落後國家,有效利用廉價而勤勉的勞動,創建第一個世界工廠,以低工資降低成本,攻佔各先進國家的加工品市場,這個方向啓迪了後此許多追隨者,如中國大陸

同時,我們引進先進國家不合時宜的機械設備生產銷售方法,加上附著於設備上的先進技術,使勞動的生產效率速率倍數提升,等於一個人做幾個人用,達到了效率的快速增進。

時間、方向與方法的結合,讓這羣人成就了經濟奇蹟。今天,當太多大學生一無所長,又鄙棄工廠的辛苦工作好逸惡勞,這三者一起毀壞,又豈能奢想成功?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3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