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能否歸類中國的歷史人物?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本集英社出版的《亞洲人物史》系列套書中,將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歸類爲「中國」歷史人物。該套書針對從古代到21世紀的亞洲人物做解說,李登輝被列在第12卷「邁向亞洲的世紀」當中,以地區或國家的區分被歸納在「中國」這一項,與鄧小平、李小龍、達賴喇嘛14世一同被介紹,同屬於臺籍的林獻堂也歸類至「中國」。

李登輝的女兒安妮發聲明表達遺憾之意。李安妮聲明中指出,不論是從出生當下或二戰結束迄今,李登輝皆不宜歸在「中國」項下,何況今日世界所認知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李登輝則是臺灣人。

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遺屬的聲明均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不得受到任何妨礙,本人也尊重其立場。不過,如何歸類?如何定位?依據本人的理解,除非不違背事實、符合社會常識、滿足法理規範的前提之下,這些詮釋均屬編輯權的範圍。如此,將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歸爲「中國」歷史人物的判斷,反映當今日本社會對「臺灣問題」的理解和態度,再進一步地說,讓外界清楚地知曉多數日本人重視「臺灣問題」之動機和目的何在。綜合來說,包括日本人在內,外國人關注「臺灣問題」的背後,就有屬於「中國」的臺灣之動向如何左右大陸中原政府的本意。如今,「臺灣有事」的議題廣受矚目的背後,就有這些認知結構。假如臺灣和日本、南北韓或者菲律賓一樣,跟中原政府毫無內在關係,就不可能發生當今的局面。本人在此特別強調,本文中的「中國」絕非只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思,而是包括「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之「中國」概念。

《亞洲人物史》系列套書,將亞洲分類爲「日本」、「朝鮮半島」、「中國」、「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等大區域。將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歸類到哪裡纔對?可歸類到日本嗎?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於1994年接受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專訪時,自稱22歲以前是日本人(擁有日本國籍者),按照此說法,朴正熙、金大中以及金泳三等歷代韓國總統曾均爲日本人。可是當今在日本似乎沒人將這些殖民地出身的被統治族羣視爲自己的同胞。法律的態度更清楚。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於2022年1月11日,對三位臺籍原告要求「恢復日本國籍」的訴訟案裁判「已經喪失日本國籍」,退回案件不予受理。判決內容稱,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下,日本放棄臺灣的所有權,同一年日本與中華民國之間就簽訂日華和平條約並生效,臺籍人士自動喪失日本國籍。鑑於這些理解,包括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內的曾經擁有日本國籍者,本不該,也不能夠歸類於「日本」。

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不宜歸類到「中國」嗎?「中華民國」的英譯爲「Republic of China」,「China」就是「中國」的意思。至此,我們得要面對「中華民國」是否爲「中國」的問題。李登輝曾於國民黨中常會發表「一箇中國」涵義時,清楚地交代:「中華民國建國以來,國家之法統未中斷。基於中華民國憲法,我國主權與國際人格,亦不容置疑;而臺灣之屬於中華民國,其歷史事實與法律基礎,久經國際社會公認,故臺灣之法律地位明確,其所屬更無可爭議。」中華民國憲法,雖經過幾次增修,目前的統治範圍只及於自由地區(即臺澎金馬),不包括法理疆域的大陸地區,即一國兩區,但尚未制憲的今天,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只有一箇中國,中華民國擁有中國主權的「憲法一中」的精神和現實毫無鬆動。

(作者爲旅臺資深日本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