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看世界》印度版「廣東人」憑什麼富可敵國?

印度幾大著名僑鄉。(作者提供)

2021年10月27日,英國財政大臣出臺財政預算案,猛增的賦稅讓英國一夜回到70多年前的水平,引起一片譁然,做出這項決策的,是年僅41歲的印度旁遮普裔政客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

印度移民融入西方主流社會並掌握權力,並非新鮮事。印度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傳統,全球印度裔僑民約3200萬,華人和印度人可謂移民領域的「獨二無三」,全球任何國家都少不了這「兩大金剛」。

印度僑民與華人有很多相似性,在原鄉分佈、移居地分佈、出走原因和與母國的互動上,都有可比性。印僑也頗有中國閩粵華僑的特點,尤以泰米爾人和古吉拉特人爲典型。那麼,龐大的海外僑民對印度有怎樣的影響呢?

王朝化外之地,首開風氣之先

中國僑鄉主要在東南沿海諸省,與之相似,印度僑鄉也呈現沿海特點,這裡遠離中央帝國,屬王朝的化外之地,當地人擅長出海。印度僑鄉分佈於印度東西兩側的沿海諸邦,包括東岸的西孟加拉、奧里薩,南部的泰米爾納德、喀拉拉,西岸的馬哈拉施特拉、古吉拉特,還有內陸的旁遮普。

這些僑邦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位於印度洋航線中段,海運發達、交通便利,產生了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孟買等交通樞紐,可順印度洋季風南下,與中國東南沿海的地理條件相似,就像當年華人從廈門、汕頭、廣州等良港順太平洋季風出海一般。

要麼是大河入海口,有着廣闊經濟腹地,要麼是高山良港衆多,山高皇帝遠。

印度僑鄉在印度次大陸內部也屬化外之地。這裡遠離北方帝國政權,中央王朝對其鞭長莫及。這裡文化獨立,各族羣各自爲政:

泰米爾人屬達羅毗荼人種,歷史上一度擁有自己的王國,語言自成體系;

古吉拉特人高度多元化,兼具印度教、伊斯蘭教、耆那教、襖教、基督教信仰,內靠沙漠外靠海洋;

旁遮普是錫克教徒聚集地,民風彪悍、驍勇善戰,與外族頻繁衝突,跨越印巴邊界。

雖遠離帝國權力,印度僑鄉卻緊靠英國殖民者勢力範圍,很早就開眼看世界。古吉拉特的蘇拉特是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最早貿易點,與泰米爾納德的馬德拉斯(金奈)、馬哈拉施特拉的孟買和孟加拉的加爾各答並稱英國殖民者的四個大本營。當北方內陸還被臥莫爾帝國統治時,這些沿海地區已產生了孟加拉的威廉堡、馬德拉斯的聖喬治堡、孟買城堡等英國人基地。

僑鄉的印度人最早接觸近代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西式教育和外語,是印度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他們走出去並將先進經驗帶回國,與中國僑鄉的華人不謀而合。

印度文化圈

印度移民既有接受進步思想的精英,也有貧困破產、被殖民者壓搾的底層苦力,其最大規模移民潮就發生在大英帝國全球擴張時期。

大英帝國擴張到哪,三哥就能很容易地移民到哪。

這些走出去的印僑,也促成海外印度文化圈的形成。早在遙遠的古代,作爲印度最早移民羣體之一的泰米爾人,就到斯里蘭卡、東南亞紮根,將這裡「印度化」,與同時期的中華文化圈交錯,形成第一層印度文化圈。

殖民時代後,印度人被髮配到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做苦力,來到毛里求斯、東非、南非、中東、斐濟、澳洲、加勒比海、香港等地,其中南非、東非、太平洋島嶼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印度化」最突出,形成第二層印度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的形成,對印度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經交往大有裨益。在東非,印僑控制了當地經濟命脈和政治走勢,將資源輸回印度;旁遮普裔的Makhan Singh是肯尼亞工會奠基人。在烏干達,印度移民的經濟控制力達到空前高度,不到1%的印度裔控制該國經濟的65%。

印度深刻影響了南非建國,南非印度人爲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做出貢獻,南非領袖曼德拉視聖雄甘地爲精神導師,其政治運動也得到印度的支持。

印僑也幫印度拓展了對南美的外交影響力。印度移民還是部分加勒比海和南美國家的領導人,圭亞那數個總統都是印度裔。

美國是現代印度人移民海外的首選,在印度,學個IT或工程專業然後移居美國,幾乎是印度青年無需思考的出人頭地標準路線。

美國也是擁有最多海外印度人的國家,此外,英國、加拿大也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印度人移居地。北美和英國的印度人雖然絕對數量是最多的,但在所在國的人口比例並不高,約1-4%。不過印度裔在這些國家成功爬上了政治、經濟界要職,一直爲中國人所熱議。

加拿大內閣部長有4位是印度裔,包括錫克教徒和女性。

印僑的第二大聚居地是中東,距離較近的石油土豪如阿聯酋、沙特、科威特吸引了大量印度勞工。印度人將在中東打工的收入寄回印度,是印度外匯的重要來源。

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家族先在中東也門發家,然後返回印度。

建國與改革開放

印度的獨立建國是從海外開始的,由僑民在海外發動,再一路向國內迴流,與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頗有相近之處。

印度聖雄甘地與中國國父孫中山在身份與經歷上就有不少共同點:他們都是僑鄉出身,甘地是是古吉拉特人,孫中山是廣東人;甘地赴英國、南非學習工作,孫文在夏威夷、香港學醫;甘地在南非搞政治,一路從國外搞回國內,孫文在美國、歐洲、日本、南洋搞革命,繞了大半個世界後繞回國內;甘地運動依靠海外印僑支持,孫文革命則依靠海外華僑支持。

古吉拉特人是印度僑民中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羣體,人口占印僑的30%,是泰米爾人以外的另一大印僑分支。古吉拉特僑民是印度的開國元勳和國家統一奠基者。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大國父甘地和真納都曾是離散海外的古吉拉特人,印度統一的奠基人薩達爾•帕特爾也是海外留學歸來的古吉拉特人,他提出讓諸土邦併入印度自治領,堪稱「印度俾斯麥」。

在海外致富的的古吉拉特僑民,不僅拿錢資助印度的政治運動,還投資國內,支持印度經濟建設。古吉拉特僑商Nautamlal Mehta就曾是甘地的金主;古吉拉特僑民Kanji Mehta在東非發跡後將Mehta集團搬回孟買,成爲印度財團;烏干達的古吉拉特富豪Madhvani集團也搬回印度投資。現今的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也是生於也門亞丁的古吉拉特人,最早在中東發家,後回國建立信實集團。

僑民經濟顯著促進了印度僑鄉的發展,泰米爾納德、馬哈拉施特拉、古吉拉特都是印度前五大最富裕地方邦。

古吉拉特邦還是印度改革開放的重鎮,有「印度的廣東」之稱,被評爲「印度最自由經濟體」、「印度經商最容易地區」,是印度人均收入最高、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失業率最低的地方邦。古吉拉特建立了包括賈姆訥格爾在內的經濟特區,石油、廢船拆卸、汽車是其支柱經濟,包括信實集團、塔塔集團在內的大型印度財團紛紛在此投資。

古吉拉特在印度最西部,位於印巴邊界,內含兩大海峽和諸多港口,具有經濟特區的天然地理條件。

古吉拉特的外向型經濟也催生了印度當代新型政治強人、現任總理莫迪,他曾在古吉拉特掌權13年,一手發起改革開放,積累了政治資本。

海外印僑雖不在國內,但對南亞政治仍然熱衷。海外的泰米爾人就曾在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發起「泰米爾民族獨立」、「泰米爾主權」運動。

海外數量龐大的錫克人也曾向印度國內的「錫克獨立運動」捐款,支持旁遮普獨立。

由於印僑數量龐大,爲便於管理,印度法律對印僑進行了分類,包括非定居印度人(NRI)、印度裔(PIO)和印度海外公民(OCI),在個人所得稅、雙重國籍問題上做出規範。

印度移民已逐漸融入移居國的主流社會,在經濟和政治上掌握了話語權,儘管印度的人才流失現象非常嚴重,但印僑在民族認同、經濟發展和政治影響方面,仍存在不可小覷的影響,是印度軟實力的一部分。(勞拉申)

(本文來源:「環行星球」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