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危機偵測:胡勇》當內外宣不再分明

央視主持人李紅「求和」說引發爭議,立遭下架。後來李紅主持「海峽兩岸」節目時改口,「王金平率團訪大陸有助兩岸交流」。(摘自央視)

國民黨取消出團,「王汪會」破局,海峽論壇留下不小遺憾。雖然圍繞王金平登陸早有暗流涌動,但央視主播李紅的「失言風波」似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不少大陸觀衆看來,央視字幕的措辭乃是司空見慣的宣傳口徑,但對臺灣朝野而言卻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網路時代資訊傳播無孔不入,「內宣」與「外宣」不再涇渭分明。有關單位與人士應從此次風波中總結經驗教訓。

按照大陸的官方口徑,臺海之所以兵兇戰危,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解鈴還需繫鈴人,要化干戈爲玉帛,需要做出改變的當然是臺灣方面。從大陸觀衆的視角出發,解放軍如今大軍壓境,臺灣派人來「求和」理所當然。難道還要大陸求和不成?至於王金平本人,不但素來與大陸關係疏遠,還有藍皮綠骨的罵名,在大陸社會觀感不佳。對許多大陸網民而言,「這人」2字也不算出格。

然而,央視信手拈來的內宣操作渡過海峽後,確實變了味。在臺灣輿論場上,「這人」之不屑一顧,「求和」之高高在上,有點欺人太甚。王金平儘管在臺灣頗有爭議,但畢竟是公認的政壇大老。即使已經卸去公職,影響力仍不容小覷。在臺灣反中情緒揮之不去,兩岸關係岌岌可危的當下,王金平願意率團參加海峽論壇,至少表達了臺灣社會追求兩岸和平發展的誠意。結果在央視字幕中,王金平竟連名字都不配擁有,被「這人」取而代之。至於「求和」一說,李紅迅速改口是「追求和平」的意思,但臺灣人不是傻子,閱讀理解還是沒有障礙的。

平心而論,「這人要來求和」內宣轉外宣並非大陸本意。國臺辦、央視和李紅本人都在第一時間採取補救措施,無奈爲時已晚。央視是大陸權威官媒,李紅是資深兩岸節目主持人,她在央視平臺公開點評兩岸敏感議題,豈是個人表達?一邊歡迎王金平登陸交流,另一邊卻對王金平指指點點,大陸對臺政策是否政出多門?臺灣各界的疑慮其來有自。大陸想來也是非常冤枉,問題是爲什麼要給人發揮的空間呢?

如果說李紅的言論對臺灣確有冒犯的嫌疑,那麼有些內宣變成外宣簡直是飛來橫禍,甚至令人哭笑不得。2018年曾有美國重量級媒體大肆渲染中共滲透美國的大學校園。原來有些大陸高校的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在美國組建了臨時黨支部,在美國的校園裡過起了共產黨的組織生活。中共十九大時這些黨員還在美國大學的教室裡集體收看習近平講話的電視直播,在牆上懸掛中共黨旗。活動結束後他們拍照撰文,將稿件發在國內高校的網站上,作爲黨建的成果宣傳。他們怎麼都不會想到,這些在國內再常規不過的宣傳動作在海外就會變成中共滲透的證據。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要做到內外有別,以後只會越來越難,臺灣也存在類似的尷尬。有些臺商在大陸悶聲發大財,回臺灣卻公開支持民進黨政府,甚至挺臺獨,罵大陸,活脫脫兩面人。消息傳回大陸,輿論自然深惡痛絕,官方也痛下殺手,「我們絕不允許少數人一面在大陸賺錢,另一面卻支援臺獨分裂活動,破壞兩岸關係。」還有些臺灣藝人在微博上百般討好大陸粉絲,卻在臉書上對大陸口出惡言,也是兩幅面孔,遲早會被戳穿。因此,與其繼續幻想內外有別,遊刃有餘,不如堅持表裡如一,坦誠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