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經典/樂高用「堆疊」成爲世界最強品牌 想像力纔是真正玩不膩的玩具

樂高用堆疊跟系統,打造祖孫三代都能玩的產品。(圖/記者蔡惠如攝)

記者蔡惠如/臺北報導

近期樂高在臺灣辦公室曝光,裡面充滿着用樂高堆疊創造出來的臺灣意象,包括臺灣黑熊、珍珠奶茶、還有巨幅用一個個方塊拼起來的臺北市景,一進門大大的LEGO(樂高)字樣,使用5600個人偶人頭組成,是全球樂高辦公室必備的標準配備

▲臺灣樂高辦公室新居落成。

這個家喻戶曉的玩具公司,在85年期間已經成長爲全球最大的玩具商,2015年更取代車商法拉利,成爲「世界最強大的品牌」,有過許多創作里程碑,但一切都從「可堆疊的系統」概念開始,從此之後人們開始可建造穩固的積木組合,孩童想像力成爲養分,讓品牌跟商品能一直持續下去。

樂高是1934年,由丹麥比隆木匠克里斯提安森所創,他使用丹麥短語「leg godt」(意即「玩得好」)的前兩個字母,創造了LEGO的公司名,一開始公司的產品業務城市以木頭做的積木爲主,首個商品就是木頭鴨,而數次火災造成的鉅額損失,以及新材料的風潮下,導致在1947年卡開始用塑膠材質製作積木。

▲早期的樂高積木,中間是空心的。(圖/翻攝樂高官網)

一開始的樂高僅設計上方的凸起,積木中間是空心的,直到經營者哥弗德遇到一個玩具採購的無心抱怨,向他表示:「每個玩具玩一玩就丟掉,你們是否有一種系統的玩具能讓新舊產品都整合?」

1958年,銜接設計的系統誕生了,樂高公司爲此申請了專利,成爲品牌最獨特的關鍵。

然而與其他玩具公司最大的不同,便是在底部的圓型設計,它是一個跨越新舊的系統,讓積木能緊密的堆疊,不怕倒塌,這樣的結構,可以讓孩童與消費者蓋起更穩固的積木作品、或更多無法形容的結構,積木本身可能無趣,讓它變有趣的是每個人心中的想像力,而樂高讓這些力量形體化。

▲大大的樂高字樣,其實是由樂高人偶組成的。

樂高人偶的誕生,則帶來第二次的產品延續力量,人偶可符合樂高的系統,手腳活動自如且充滿創意的設計,讓玩具整體成爲了更多元、耐玩的力量,但專利的到期則是樂高公司的大挑戰,即便推出難度更高的工程機器人,因客羣有限,仍不敵市場的削價競爭。

沈寂下來的樂高,雖然陸續推出幾款成功的商品,卻無法真正衝破雲端,2004年迎來最慘淡的時刻,幾乎已在破產邊緣,重新檢討之下,將樂高樂園出售、並將工廠遷到捷克墨西哥,另外將產品大瘦身,從破萬的零件減少到3000多個,迴歸單純,唯系統是必要的堅持。

▲辦公室處處可見樂高做成的作品。

電子遊戲充斥着手機跟熒幕的現代,樂高在臺灣的成長仍看俏,針對亞洲中華文化節慶推出舞龍舞獅、端午節組合等限定款,加上打卡活動等效應,去年成長率突破雙位數,也在臺打造新辦公室,臺港澳總經理Troy Taylor的辦公室,就以珍珠奶茶來命名(而且門旁真的有個積木做成的「樂高給我超大杯」珍奶模型)。

▲總經理辦公室旁的巨型珍珠奶茶,難得露面的樂高人偶正要做一個品嚐的動作(真的是很大杯)。

樂高並透露2019下半年除了7/5在高雄夢時代舉行的「神奇動物園」活動之外,臺灣首間樂高認證專賣店也會開幕,該店將會販售零散的樂高積木,讓消費者得以自行購買組裝,此外還會開賣最新與熱門的樂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