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出席風電產業發協會成立大會 暢談風電發展政策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圖右3)今(19)日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圖左3)前往新北市八里區的臺北港,參加臺灣風電產業發協會成立大會。(黃敬文攝)

前交通部長、民進黨新北市市長參選人林佳龍(圖)19日赴八里世紀公司臺北港噴砂塗裝廠參加臺灣風電產業發展協會成立大會 。(鄧博仁攝)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今(19)日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前往新北市八里區的臺北港,參加臺灣風電產業發協會成立大會,兩人也在會中針對風電發展、海空物流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流;林佳龍在致詞時,也提及自己在交通部長任內完成臺北港聯外交通的改善,並全力推動風能政策,並提出綠能產業發展的兩大策略。

林佳龍表示,臺灣是亞太風力發電的重鎮,在蔡英文總統推動臺灣淨零轉型與5+2綠能科技產業等政策下,風電都扮演關鍵角色,由於風電產業關聯效果大,因此國際招商引資,技術移轉,產業自主化發展很重要,才能讓風電得以永續運營,降低發電成本,並增強供電韌性。

他說,因此風電產業自主化,不只是帶給臺灣新的產業經濟發展動能,更要維持供電安全與推動零碳轉型,因此今天協會的成立,對於臺灣未來的國家發展,至關重要。

針對未來綠能產業政策,林佳龍也提出兩大策略,分別爲部署風電運維基地、扶持跨能源類別的全方位綠能系統整合SI業者。

他指出,離岸風力發電的設備儲存、組裝及裝卸,也會以臺北港爲主,因此未來事關風電案場維運保養所需要的專業倉儲物流設施,也會成爲新北市未來的潛力產業,必須要超前部署,儘早規劃。

至於臺電固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調度責任,但民間的力量更值得期待與賦能,而發電業者的供電韌性,仍需要有系統服務業者,透過智慧科技的手段,進行巡檢,預防保養,配合調度與儲能等,這樣全方位綠能系統整合的SI業者,也會是未來優先策略性扶持的產業對象。

林佳龍也提到,在過去擔任交通部長任內,能落實淡水大橋的發包與動工,預計2024年9月完工,而臺64、61甲線交會口交通系統改善工程,也可望在2024年底完工,未來可解決進出港區人流物流塞車之苦。

他指出,臺64、61甲線交會口交通系統的結合,臺北港旁邊交通的改善,未來整個海空客貨運,包括臺北港跟桃園國際機場,都必須要發展成智慧物流的一個園區,在「新北大翻新、產業大振興」裡面,要善用臺北港這個策略性的角色,特別是風電營運的基地,還有全方位綠能系統整合這樣一個產業,是可以帶來龐大的就業機會跟商機。

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表示,臺北港跟桃園國際機場是一個雙港效應,會帶動新北跟桃園的物流業、電子產業、綠能產業,而臺北港也有相當的腹地是在桃園,而桃園物流業大概有1800家,海空之間經常聯營,所以林佳龍在當交通部長時有提出智慧雙港這個構想,也是自己非常主張的,這也是將來北桃合作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