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經濟」全臺破十萬大軍 最新調查「兼差補收入」只是第2原因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疫情時代景氣回溫,不少勞工朋友過完農曆年後,似乎有準備跳槽意願,根據人力銀行yes123調查高達9成上班族有跳槽計劃,更有將近31%還沒找到新工作就先提辭呈,被稱爲「裸辭一族」,具有這股「沒在怕的勇氣」,主要原因無非是「零工經濟」當道,這股風潮歐美地區受到千禧世代歡迎,如今也吹到臺灣,而以外送平臺做爲新職業選擇的人,最重視的就是這份工作給予的自由彈性

▲93.5%民衆覺得外送平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自由彈性。(圖/翻攝自臺灣數位平臺經濟協會調查)

以Uber Eats針對外送合作伙伴的工作型態進行調查爲例,「自由彈性」是所有合作伙伴認爲最吸引人的原因,這份調查有效問卷高達14348份,每個google帳號只能填答一次。從調查中也發現,外送夥伴一週工作超過40小時的有35%,而也有31%的夥伴已經接案超過一年以上。最吸引夥伴使用外送平臺的原因(可複選),高居第一的是「工作自由彈性」佔93.5%,獲得極大支持;第二則是兼差補充收入佔66.5%,第三可兼顧家務求學或其他需求佔36.0%,明顯可以發現大家共同的心聲就是「自由彈性」,不希望工作被外界因素管太多。

▲受到疫情影響,更多民衆開始倚賴外送平臺訂餐。 (圖/資料圖/記者呂佳賢攝)

臺灣人以愛吃美食聞名,美食外送是大商機,過去因爲外送連續發生交通事故,更曾登上媒體版面,這些問題也有官員和立委出面關心外送人員爲何沒有勞保?以及,零工經濟的工作定位歸類爲零工者,或者是平臺營運的公司僱員?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只臺灣有,在加州議會就透過公投表決,60%通過利用應用程式(App)接單的叫車和外送平臺司機依法劃歸爲獨立承攬者。

因爲「共享平臺」兼職外送員、Uber司機、社羣小編等零工經濟型態,近幾年相當盛行,零工經濟也成爲撼動職場板塊震央。「零工經濟」賦予彈性的上班時間,實踐工作生活平衡的優勢,「想做才做」成了當代零工經濟的獨有特色,也讓多職、自由的生涯規畫變得可行。

▲美食外送風潮下,越來越多工作者投入零工經濟。 (圖/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從Uber Eats針對外送合作伙伴的調查中,也突顯「工作自由彈性」更被重視,59%的外送員不想從事全職正式工作,其中72.4%的理由是,全職的正式工作不符合他們的生活型態,確切反映他們的心聲。多數零工者本身喜歡自營作業者所享有的自由,並不希望被強制劃入某些勞動分類政府機構或許應多聆聽他們對此議題的看法,「傳統角度」的工作僱傭關係適用與否,或許還有待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