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晚年直言:婚姻上,毛主席與賀子珍確實是不大般配的

毛主席外孫女孔東梅曾講述她與毛主席的一段對話。

當時毛主席向她提到:“賀子珍跟了我這麼多年,受了很多苦,但她是對我最好的一個女人。”

賀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孔東梅的親外婆。

她與毛主席在1927年相識,在1928年相愛,又在1937年分別。兩人以夫妻身份一同度過的風雨十年,正是中國革命最艱苦的十年。

這十年裡,賀子珍與父母、兒女生離死別,慘失弟弟,又在艱苦條件下頻繁生育,還爲掩護戰友受到敵機轟炸,體內留下十數塊彈片,從肉體到精神都承受了太多的傷痛。

後來,她與毛主席的情感走向也讓人感到十分遺憾。

作爲毛主席和賀子珍身邊的工作人員,劉英旁觀了他們的情感生活。

晚年時她曾指出,其實毛主席和賀子珍“不大般配”。

劉英談毛主席夫婦的分別

20世紀30年代,毛主席和賀子珍走上了兩萬五千里長徵路。這也是他們作爲夫妻一同經歷的一段十分艱難的時光。

當時,紅軍隊伍中不乏有優秀的紅軍女戰士,除賀子珍外,劉英也在其中。

儘管如今很多人不識劉英是何人,但劉英的確是一個傑出的黨員和堅強的革命女戰士,爲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都作出過貢獻。

當時,因爲其工作性質比較特殊,她還近距離和中央領導人有了許多工作的往來。

比如,紅軍長征途中,劉英就曾擔任中央縱隊秘書長,分管中央領導人的生活和文書工作。而在她之前,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是鄧小平。

正因爲被賦予了這樣的重任,紅軍長征途中包括紅軍長征後,劉英都在工作和生活中增加了和毛主席、賀子珍夫婦的互動,增加了對他們的瞭解,也近距離地旁觀了他們的情感生活。

50多年後,劉英已是90多歲的高齡,卻還保持着清醒的頭腦,能夠比較清楚地回憶起毛主席和賀子珍這對夫婦相處的日常細節。

當提起這對曾經風雨同舟、後卻因爲誤會而生離的夫婦的時候,白髮蒼蒼的劉英還是免不了惋惜和悵然。

劉英表示,賀子珍是在18歲那年在永新與毛主席相遇,對他“一見傾心”,後來革命形勢變得危急,部隊需要緊急轉移時,賀子珍其實已經懷有身孕,但她是一個堅強的女戰士,不願因爲自己拖慢了部隊的行程、造成嚴重的後果,索性誰也都不告訴。

後來還是她的肚子大了起來,遮也遮不住,包括毛主席在內的其他人才知曉了這件事。

劉英坦白,賀子珍經受了太多的苦難和傷痛,同爲女性,她對她很是疼惜和愛憐。

在劉英的講述中,賀子珍與毛主席相依相偎,感情很深,但礙於種種原因,期間到底還是產生了一些矛盾,發生了一些爭吵。毛主席很是珍惜與賀子珍的感情,爲挽留賀子珍做出過努力。

劉英提到,1937年賀子珍和毛主席吵架,決定離開毛主席身邊去西安,當時毛主席極力挽留,承諾以後不會再讓她“像過去那樣跟着自己受那麼多的苦了”,但賀子珍去意已決,後來更是不顧毛主席託人捎去的“請不要去蘇聯”的口信,毅然登上了前往蘇聯的飛機。

賀子珍到底還是走了,這也成了他們夫妻感情的終結。

劉英直言“兩人不大般配”

或許有人以爲賀子珍是單獨去的蘇聯,但事實並非如此,彼時,劉英奉毛主席的請託,正是陪同賀子珍前去蘇聯的工作人員。

毛主席選中劉英,一是考慮到她與賀子珍同爲女性,又有過共事的情誼,還是知識分子,既能被賀子珍接受、在精神上給予她安慰,又能在生活上給予她幫助,鼓勵她多多學習新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劉英在長征途中留下了比較嚴重的肺病和腸胃病,和賀子珍一樣都有到蘇聯治病的實際需要。

劉英陪同賀子珍抵達蘇聯之後,就在蘇聯接受了治療,也經過了一定的休養,這之後她的身體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

與劉英相比,賀子珍則顯得不是那麼如意。

一方面,她過去積累了太多的傷病,即便不提頻繁生育給她帶來的巨大的傷痛,單論她爲掩護戰友而受到的轟炸、在她體內留下的十多塊彈片就給她後續的治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正是在抵達蘇聯的不久後,賀子珍發現她的肚子裡早已孕育了一個新的生命,顧及到這個孩子的健康,她一直不敢用藥,但即便如此,這個孩子生下來只養到六個月就不幸夭折了,賀子珍在精神上受到了更大的衝擊,之後身體越發被拖垮。

彼時,遠在國內的毛主席也通過劉英知曉了賀子珍的情況,但當時國內革命正在緊張進行,毛主席肩負重擔,擠不出多少時間與她通信,不能勸慰她開懷,賀子珍因此傷心更甚。

作爲陪伴在賀子珍身邊的工作人員,劉英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但不等她想方設法幫助賀子珍度過精神上的難關,鼓勵她積極進取,來自中央的急召讓她不得不第一時間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國的路途,而賀子珍則繼續留在莫斯科讀書。

劉英回國見到毛主席,愧疚地向他道歉:“您交給我的任務,我沒有完成。”

其實,提起這個,劉英對賀子珍也是有一定的“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在的。

要知道,毛主席請託劉英督促賀子珍多多讀書,增長見識,劉英也一直在努力地推進,遺憾的是賀子珍在學習一事上的配合度始終不高,這讓劉英對她“又愛又恨”,更是自覺有愧於毛主席的囑託,沒能讓賀子珍明白毛主席的苦心。

這件事一直到50多年後,還被90多歲的劉英牢牢地記在腦海裡。她感慨賀子珍和毛主席對待“讀書”一事的態度截然不同,賀子珍文化素質較毛主席低一些,也一直沒能養成讀書的習慣,反而常常在毛主席讀書時干擾他,兩人後來遺憾分手,也可能有這一部分的原因。

正因爲兩人的學識、見識甚至是一部分的價值觀存在較大的差別,劉英才認爲:“在他們的婚姻上,我覺得兩人確實不太般配。”

賀敏學曾勸告賀子珍謹慎做決定

在劉英看來,毛主席和賀子珍“不大般配”,事實上,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也一度很是不看好賀子珍和毛主席的結合。

賀敏學並非不看好毛主席的爲人,相反,他很欣賞毛主席的家國情懷,欣賞他的擔當和出色的能力。但正因爲知道毛主席是一個厲害人物,他才隱隱反對賀子珍和這樣的人走到一起。

畢竟他知曉賀子珍性子急躁又生性要強,既擔心她“誤了”毛主席的大事,又憂心她會受了委屈。

賀敏學作爲家中的長子,自幼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他生性嫉惡如仇,連帶着妹妹賀子珍在他的影響下也越來越有男兒的豪氣。

賀敏學最早接觸的具有進步思想的革命青年來自國民黨,因爲這個緣故,胸懷報國大志的他最早爲了反帝反封建,毅然加入了國民黨。

後來還是國民黨暴露出自私的一面,突然停止和共產黨的合作,反過來追殺共產黨員,賀敏學才決心與其分裂,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共產黨。

彼時,賀子珍早已悄悄地加入了共產黨,賀敏學還是在入黨後第一次去開會,纔在會議上知曉了這件事情。

後來,賀子珍也比賀敏學要早接觸到毛主席,但論起誰更早看清毛主席的爲人和本事,兄妹倆到底是要數哥哥爲先。

賀敏學其實很早就看出了賀子珍對毛主席有心,只因爲在賀子珍自己都沒察覺的時候,他就已經敏銳地發現她每次提到毛主席必定要臉紅。

後來賀子珍察覺毛主席也對她有意,果然跑來告訴了哥哥,表示想要和毛主席在一起。

賀敏學知曉賀子珍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只要她自己認定了,“九頭牛也拉不回”。

但出於對妹妹的關心和愛護,他還是仔細地問了毛主席家裡的情況。確認後,他思考了好一會兒,還是遲疑地開口,要妹妹謹慎做決定。

賀敏學提醒賀子珍:“毛委員才高八斗,志存高遠,事業上想來一帆風順,但要做他的妻子卻不容易,這你一定要想清楚。”

但當時的賀子珍其實沒有真正想清楚。要強的她要求自己一定要跟上毛主席的腳步,卻沒有料到未來的自己會力不從心。

她想要多做一些工作,但她的身上滿是傷痛,“肚子裡也只有幾滴有限的墨水”,這讓她越發“落伍”,眼見越來越多知識青年和愛國學生涌至延安,她內心有了更大的危機感。

賀子珍在過深的危機感中失去理性,正是她與毛主席爆發越多爭吵、最終分手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 2009年11月6日 “對毛澤東最好的女人”賀子珍沉默的晚年

2、新華網 2008年9月3日 哥哥勸賀子珍:做毛澤東妻子不容易 你要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