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首四月:高能級城市持續補倉與“向上”的經營性收入

觀點網 5月10日,龍湖集團發佈2024年4月未經審覈營運數據及新增土地儲備公告。

截至2024年4月末,龍湖集團累計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323.9億元,合同銷售面積223.4萬平方米。

4月單月,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89.1億元,合同銷售面積59.4萬平方米。單月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62.3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44.5萬平方米。

相比較而言,去年1-4月龍湖集團累計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671.6億元,合同銷售面積391.3萬平方米。以此計算,龍湖今年前四個月合同銷售金額同比下降51.77%,合同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2.91%。

不過據觀點指數發佈的“2024年1-4月房地產企業銷售表現”研究報告,1-4月份,前100房企累計實現權益銷售金額8157.79億元,同比下降47.97%。其中,龍湖集團位居榜單第八位,與去年持平。

而如萬科、保利、越秀等代表性房企,同階段也取得四成左右的下降。

分區域來看,於4月份,長三角地區爲龍湖集團貢獻了最多的合同銷售金額,爲27.5億元。其次,西部地區單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26.2億元;環渤海、華中、華南地區則分別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7.8億元、9.4億元、8.2億元。

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就前四個月的整體表現,西部、環渤海、長三角、華中、華南分別實現合同銷售金額94.5億元、66.1億元、85.3億元、35億元、43億元,分別佔合同銷售總額的29.2%、20.4%、26.3%、10.8%、13.3%。

各地區不同的銷售表現,也與龍湖集團的土儲分佈,及新增項目鋪排等相關。

相關數據顯示,於2023年,龍湖新增收購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爲368萬平方米,權益面積爲266萬平方米。西部、環渤海、長三角、華中、華南的新增面積分別佔新增收購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的41.8%、11.4%、26.3%、11.0%及9.5%。

截至2023年末,龍湖的土地儲備合計4539萬平方米,其中有接近80%的土儲佈局在一二線高能級城市。

基於這樣的土地儲備,龍湖此前表示,今年將“以銷定支”,主動把握好投資節奏。同時嚴守投資刻度,優中選優。“在投資的城市選擇方面,還是會高度聚焦在一二線高能級城市,同時也會密切關注政策和市場的變化。”

事實上,龍湖今年以來已經在西安、佛山、上海、成都、北京、杭州等城市共計獲取6宗項目,合計土地面積16.5萬平方米,權益地價約53.99億元。

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僅4月單月獲取的上海、成都、北京、杭州4宗項目,權益地價就達44.45億元,總建築面積27.1萬平方米,權益建築面積19.9萬平方米。

放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龍湖集團可能算是爲數不多拿地積極的企業之一。不過同比來看,龍湖的動作也顯得“剋制”了許多。

2023年前四個月,龍湖分別於2月、3月、4月獲取2宗、3宗、8宗土地儲備,合計建築面積133.87萬平方米,權益建面91.07萬平方米,權益地價125.59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3宗項目中,僅有4月獲取的武漢理工大學北地塊權益比爲100%,權益地價爲16.83億元,平均單價14103元/平方米。這一單價水平在去年同月獲取的8宗項目中,僅高於長沙新聯路兩安地塊的5220元/平方米,並且低於4月平均單價15872元/平方米。

今年1-4月獲取的6宗項目中,100%權益比的項目有3宗。這在爲龍湖降低項目獲取壓力,減少資金佔用的同時,也適當分擔去化清盤變現的風險。顯然,龍湖在風險與收益中找到了一個認爲合理的平衡點。

而按照既往節奏,銷售去化方面將會根據市場情況靈活應對,積極去化。在主力項目上,會保持產品力優勢,穩住售價,同時快速清盤變現。

確實,龍湖今年以來的合同銷售均價表現,雖有波動,但也算是相對平穩。

2023年全年,龍湖集團運營及服務業務合計實現經營性收入248.8億元,同比增長5.7%。運營+服務組成的經營性收入是龍湖集團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這兩項加一起的收入佔比達到14%,利潤佔比超過60%。

在之後召開的業績會上,龍湖管理層也表示:“經營性業務對集團的收入及利潤形成了持續的貢獻,在整個行業下行過程中爲龍湖穿越週期提供了底氣,也成爲公司穿越週期的壓艙石。”

進入2024年,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龍湖穿越週期的底氣也更足了。今年前四個月,龍湖集團共計實現經營性收入85.9億元(含稅金額約91.5億元),其中運營收入約爲44.8億元(含稅金額約47.9億元),服務收入約41.1億元(含稅金額約43.6億元)。

去年同期,龍湖集團累計實現經營性收入約77.9億元(含稅金額約83億元);其中運營收入約40.1億元(含稅金額約43.0億元),服務收入約37.8億(含稅金額約40.0億)。

相比之下,雖然受市場環境影響,龍湖今年前四個月的合同銷售表現有所下降,但經營性業務的價值更得以凸顯。

今年1-4月,經營性收入取得10.27%的同比增長,運營收入的增幅則超過11%,服務收入的同比增幅暫未達到雙位數,不過也十分接近,約爲9%。

顯然,這一表現已經距離管理層此前在業績會上所預期的,運營和服務這兩個板塊將迎來雙位數以上的收入和盈利的增長,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