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大兵到 該放手電價合理化

再生能源是國家發展方向,有賴全民支持,發電合理反映較貴的成本,不只是爲了臺電財務,也是國家減碳必須付出代價。政府應該思考放手,讓能源發展之樂健康發展。(本報資料照片)

上個月,臺電股東會連續16年未發股利,小股東不滿炮轟公司戲碼重演。但臺電也有委屈,因爲帳面上還有646億累計虧損未打平,有賺錢要拿去打虧,實在無力分享。

這就是臺電的困境,明明是獨佔綜合電業,卻連股利都給不出來。看看電價目前已連6凍,如果10月再不漲,臺電想還完累虧可能不知要何年何月。

目前疫情當道,政府考量照顧民生可以理解,但一味壓抑電價,會讓臺電財務持續不健康,也未真實合理反映發電成本,不利民衆與工業用戶節約用電。

現在平均電價每度2.6元,如果10月不給臺電漲,雖然有一個平抑的電價穩定基金,可以撥補給臺電財務缺口。可是電價費率還是2.6元,面對較貴的綠電陸續加入發電,會讓未來合理反映價格空間縮小。

今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已破6.6GW(百萬瓩),國內首座上緯海洋風場去年底開始發電,下半年還有達德允能、臺電一期兩座風場要並聯。明年更有沃旭、麥格理等大型風場要加入,離岸風電首階收購費率都高達7元以上。

而我們的電價公式,設有天花板,一次臺電只能調漲3%,全年兩次最多6%。如果今年不能調升,明年即使全漲6%,恐怕仍不足以反映發購電成本。

再生能源是國家發展方向,有賴全民支持,發電合理反映較貴的成本,不只是爲了臺電財務,也是國家減碳必須付出代價。政府應該思考放手,讓能源發展之樂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