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發行地方債達37兆元 創新高

大陸地方債券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10月已達8.6兆元人民幣(約新臺幣37.8兆)。(中新社)

大陸地方債券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10月已達8.6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37.8兆),較2022年全年增加1.2兆元,首度站上8兆元大關。專家分析,考慮到新增地方債額度尚未發行完畢,加上「特殊再融資債券」繼續發行,2023年全年地方債發行規模有很大機率達到9兆元左右。

《上海證券報》報導,上述數字來自專項債券信息網。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此表示,大陸地方債年度發行規模首度邁上8兆元大關,主要與2023年地方債到期規模大、發行普通再融資債「滾動接續的規模」增加,以及特殊再融資債大規模發行有關。

報導指,若統計2023年新增的地方債,1至10月新發行的地方債券則爲4.3兆元,佔總發行規模的半數。其中,新增一般債共發行6571億元,發行進度91.3%;新增專項債發行3.7兆元,發行進度92.5%。新增專項債中,投向基建領域比重超過6成,主要涵蓋市政、園區、社會事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

與此同時,10月以來,用來償還地方政府現存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發行量迅速上升。截至目前,大陸24個省區披露將發行的特殊再融資債,就有1兆431億元。溫彬認爲,特殊再融資債加速發行,反映出官方「一攬子化債」工作積極推進。

另從額度分配來看,這波「特殊再融資債」額度分配,較偏向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省區。目前24個發行特殊再融資債的省區中,雲南、內蒙古、遼寧(含大連)發行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天津、貴州、重慶、吉林、湖南、廣西也超過600億元;黑龍江略高於300億元,其他省區則在300億元以下。

上述省區發行的城投債中,用於借新還舊和償還有息債務的比重相對較高,顯示其債務兌付壓力較大。溫彬認爲,後續將有更多省區啓動發行「特殊再融資債」,今年內發行總額可能達到約2兆元,而全國理論發行上限爲2.59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