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上海資本市場 十年上市公司市值增兩倍

截至8月底,上海共有科創板上市公司71家、總市值1.4兆元、首發融資1,836億元,總市值和首發融資規模均位居全大陸第一。上海「硬科技」企業展現巨大潛能與活力,經營效益持續跑出「加速度」。

2021年,上海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年增38%和201%,逐步成爲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新引擎;科創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13%,遠高於2%的全大陸平均水準。此外,三分之二的上海科創板公司集中在先進製造、戰略新興和現代服務等領域。

整體來看,上海上市公司直接融資結構和方式進一步優化,併購重組助推企業做優做強。十年間,上海上市公司總市值從2.43兆元增至7.31兆元,資產總額從12兆元增至39兆元。

與此同時,上海上市公司通過IPO募集資金3,423.49億元、股權再融資6,828.16億元,債券融資達3.06兆元;開展併購重組120家次,涉及金額5,268.14億元。

最新公佈的上海金融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上海金融景氣指數自2006年以來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2.1%。作爲上海金融業景氣度的重要構成元素,上海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的集聚創新發展水準不斷提高。

十年來,從單一場內擴展到多層次資本市場,從權益類產品擴展到FICC(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從重點產業擴展到國家重大戰略,上海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創新維度不斷拓展,綜合服務能力穩步提升。首批兩家上海證券公司獲科創板做市商資格,一家基金公司獲批首批「硬科技」ETF,兩家上海基金公司獲批首批碳中和ETF。2021年首批九家公募REITs、首批9檔雙創50ETF中上海機構均佔據三分之一。

在數量穩居全大陸首位的同時,上海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斷提升,在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提高企業風險防範能力、推動創業創新等方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已有五家上海證券公司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紓困基金實際對外投資超80億元;期貨公司設立的風險管理子公司累計實現基差貿易與倉單服務業務額3.03兆元,累計服務實體企業約1.34萬家次。

上海股權、創投基金投資於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初創科技企業專案3.3萬個,在投本金超8,500億元,有力促進創新資本形成。

相較國際金融市場,上海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取得積極進展。目前,上海共有外商獨資、外資控股和中外合資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31家,數量佔全國一半,另有31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落戶上海。上海21家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在美國、新加坡等地設立子公司或獲批籌建子公司,積極開展QFII、RQFII等跨境業務。現行框架下,境外投資者境內投資管道在上海均已暢通。

期貨方面,境外投資者在股指期貨市場的客戶權益達190.36億元,在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PTA期貨、20號膠、棕櫚油、國際銅、低硫燃料油期貨市場的客戶權益合計970億元。(摘自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