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退出香港零售業務

截至臺北時間5日晚間7時13分,陸金所美股盤前股價大漲10.71%,報2.17美元。截至2日收盤,半年來陸金所股價累計下跌69.09%。

第一財經報導,陸香港是陸金所的全資子公司,在香港註冊成立,是受香港證監會監管的持牌照法人,從事證券交易、針對證券提供意見及提供資產管理的受規管活動。

陸金所於2020年6月宣佈連獲三張香港金融服務牌照,分別是第一類證券交易牌照、第四類就證券提供意見牌照,以及第九類提供資產管理牌照,至此可在香港提供線上投資理財和財富管理服務。陸香港App同年8月8日上線,提供財富管理服務。

陸香港5日通知指出,爲最大程度降低因其退出零售業務而對使用者造成的影響,已安排同屬平安集團旗下公司平證證券(香港)公司於服務暫停日期後爲使用者提供第一類受規管服務。用戶可選擇透過更替客戶協定並把資產轉移至平證證券(香港)。其中,贖回資產、提取現金及申請轉移截止日爲2023年3月2日。此後,陸香港將不再提供資產轉移服務。

針對陸香港退出零售業務一事,陸金所迴應,這次業務調整出於陸香港整體經營戰略考量,以更好地整合資源與聚焦業務。未來,陸香港將鎖定針對金融機構的科技賦能業務,不再提供零售服務。在調整過程中,陸香港將會嚴格保障客戶權益。

市場人士分析,這次陸香港收縮業務線,砍掉零售業務,可能是出於盈利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