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爆料腐菜變美味?汕頭橄欖菜企業環境惡劣連夜被查

陸媒爆料腐菜變美味?汕頭知名橄欖菜企業生產環境惡劣連夜被查。圖爲2月3日下午兩輛怪手在倉庫口將地上芥菜搬運到倉庫。(南方日報、南方+)

陸媒爆料腐菜變美味?汕頭知名橄欖菜企業生產環境惡劣連夜被查。圖爲堆積數天的芥菜混雜着污水和垃圾。(南方日報、南方+)

陸媒爆料腐菜變美味?汕頭知名橄欖菜企業生產環境惡劣連夜被查。圖爲堆積在地上的芥菜,周邊環境髒亂空照圖。(南方日報、南方+)

大陸廣東《南方日報》、「南方+」近來暗訪調查發現,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龍華街道南社工業園路邊,連續多日任意堆放以紅布半掩的整堆綠葉菜,現場蒼蠅亂飛、污水橫流、腐臭瀰漫,這堆看似毫無用處的「垃圾」,卻是製作潮汕美味「橄欖菜」的原料,一旦經過鹽漬、封存發酵、洗鹽退淡、切碎、脫水、橄欖油煮等工序,便搖身一變成爲包裝精美的「橄欖菜」,流入市場。

南方+用戶端報導,全案經媒體揭發後,3月14日晚9時許,汕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涉事企業現場執法。3月15日,從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處獲悉,平臺已注意到媒體報導,已連夜對涉事品牌相關產品進行下架。

據報導,在淘寶等平臺檢索發現,目前,涉事「玉蕾食品」旗艦店產品已下架,同時,檢索「玉蕾橄欖菜」等關鍵字已無法找到涉事產品。

報導指出,橄欖菜是廣東潮汕地區的風味小菜,一直以來以獨特的風味備受歡迎,也是很多潮汕人早餐必備「雜鹹」,其製作技藝在汕頭市龍湖區、澄海區及周邊村鎮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已形成了特色鮮明且初具規模的優勢產業。然而,近日《南方日報》、「南方+」暗訪調查發現,由於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和監管,多年來以生產企業的產品標準作爲品質控制依據,導致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當地知名雜鹹生產企業製作橄欖菜的過程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媒體直擊,「好好的蔬菜爲何會隨意堆放在地上?」1月28日,在汕頭市龍湖區龍華街道南社工業園路邊,一堆近2米高的「小山包」引起注意,走近可以看到,「小山包」是由一棵棵蔬菜堆積而成。蔬菜堆放的位置位於一處倉庫門外的水泥地,部分菜葉已經變黑,散發出些許臭味。

周邊村民稱:這些發黑腐爛的菜葉「大有用處」,是潮汕美味「橄欖菜」的原料——芥菜葉。村民這些腐葉屬於工業園區的一家醃菜廠——汕頭市玉蕾食品實業有限公司。2月3日下午,兩輛剷車出現在倉庫門口,有工作人員操作挖掘機,將地上的芥菜搬運到剷車上,再運至倉庫中。

現場指揮轉運的男子自稱是玉蕾員工,地上的芥菜是做橄欖菜的原料。「全天下都這麼做啦,放這裡是瀝乾水分。」現場人員說法得到玉蕾廠區辦公室內工作人員證實。當天下午,「南方+」到了玉蕾廠區辦公室,現場接待負責人葉說:「那些是芥菜,做橄欖菜用的。」

南方+報導,作爲當地骨幹龍頭食品加工企業,玉蕾開發生產的包括橄欖菜在內的「玉蕾牌」潮汕風味菜系列食品暢銷市場,也是很多潮汕人的童年味道。玉蕾橄欖菜是大品牌,口碑很好,是很多人早餐必備的雜鹹。

報導稱,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搜索「玉蕾橄欖菜」,發現其銷量十分可觀。例如,在其京東自營旗艦店裡,一款450克的瓶裝橄欖菜售後評價條數超過了20萬,在京東好物榜「下飯菜」類榜單中排名第八。

據瞭解,橄欖菜生產目前還沒有相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多年來以橄欖菜生產企業的產品標準作爲品質控制依據。2019年10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公佈了《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橄欖菜(徵求意見稿)》(《意見稿》)。

《意見稿》指出,橄欖菜是廣東省具有幾百年食用歷史的特色傳統副食品,人們常作爲佐餐小菜和烹調調味時使用。因爲橄欖菜的地方性特色較濃,在原輔料來源以及加工製作方面有着不同於其他屬性食品的地方,目前還沒有相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多年來以《橄欖菜》企業的產品標準作爲品質控制依據。而橄欖菜的生產銷售規模已遠遠超過企業品質控制標準的要求。制定《廣東省地方性標準-橄欖菜》將能更好保證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弘揚廣東地方性產品特色。

然而,該標準的牽頭起草單位爲廣東省食品安全學會,主要起草單位,汕頭市玉蕾食品實業有限公司也在列。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大陸重點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中國法律明文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同樣,在《徵求意見稿》中,也對橄欖菜製作的原輔料提出了要求:「應新鮮、無黴變腐爛現象,並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