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氫能產業鏈初具雛形 預將形成10兆人幣級產業規模

大陸氫能產業鏈被認爲已初具雛形,預料未來將形成高達10兆人民幣級的產業規模。(美聯社)

2022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氫能分論壇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幹勇表示,保守估計,2050年氫在大陸終端能源體系中的佔比可達10%,2060年佔比將約15%。作爲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將納入大陸終端能源體系,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爲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帶動形成10兆元(人民幣,下同)級別的新興產業規模。

據《上海證券報》引述澳洲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甄崇禮說,從全球來看,近來各國支持政策加速發佈,氫能逐漸成爲全球競合的「新賽道」。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氫能將被廣泛應用在多個能源部門,並要提高到目前應用水準的6倍以上。

在北汽福田汽車業務副總裁、智藍新能源總裁秦志東看來,全球氫能產業處於初期示範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預計2030年後,將進入商業化階段。他說大陸氫能產業鏈已初具雛形,處於規模化前夕,並從制氫到儲運,再到應用,已經初步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條。

不過,作爲正處起步階段的新興產業,大陸氫能的發展仍然面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研科技集團首席專家、國家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與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蔣利軍認爲,經濟可持續發展應是氫能產業健康發展的關注重點,「應該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可能較快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3個應用方向,包含資源地綠氫+化工就近利用、工業園區風光氫儲微網供能、工業園和物流園綠氫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