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想改變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馬朝旭:不把自己家規強加於人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中國網)

過去十年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的十年,國際上有一些聲音來置疑,指責中國想要「另起爐竈」,想要改變「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表示,國際秩序只能以公認的國際法爲基礎,不能由少數國家制定所謂的規則,更不能把自己的「家幫」、「家規」強加於人。

中共中央宣傳部今天(29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的第36場,介紹新時代中國的外交工作。今天邀請到兩個部門的負責人,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和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馬朝旭表示,中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力度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展現中國擔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馬朝旭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站在人類前途命運高度,在聯合國等重大場合提出中國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堅持以國際法爲基礎、不搞唯我獨尊,堅持協商合作、不搞衝突對抗,堅持與時俱進、不搞固步自封,引領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體系變革,爲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馬朝旭舉例,中國忠實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職責與使命,累計派出5萬多人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已經成爲第二大聯合國會費國、第二大聯合國維和攤款國,面臨烏克蘭危機、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阿富汗等熱點問題,中國始終堅持勸和促談,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中國以促進世界安危與共爲己任,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已經得到70多國讚賞和支持。

馬朝旭表示,中國率先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帶頭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了70%。中方以自身的新發展爲世界提供新機遇,多年來爲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了30%。中方發起全球發展倡議,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深化南南合作,爲人類發展事業注入強勁動力。

馬朝旭表示,中國堅定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宣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爲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關鍵作用。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出資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堅定做全球生態文明治理的行動派。我們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推動全球數字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

馬朝旭表示,最近中方就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提出相關倡議,爲解決當前世界所面臨的難題提出中國的解決方案。

馬朝旭強調,中方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是什麼「另起爐竈」,而是使其更加公正合理。國際秩序只能以公認的國際法爲基礎,不能由少數國家制定所謂的規則,更不能把自己的「家幫」「家規」強加於人。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變,完善全球治理的努力不會變,推動多邊合作的行動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