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秦俑主人是嬴政非羋月

大陸知名考古學家段清波(右起)、趙化成。(記者李怡芸攝)

段清波解秘,兵馬俑的主人不是羋月而是秦始皇。(CFP)

「叮、叮、叮……」當鐵鏟往土下戳發出金屬聲,耳聽着發出的聲響持續不絕,「那種興奮也就我們考古的人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趙化成、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院長段清波,兩人既是學者,亦曾親歷秦始皇陵園的考古現場,應臺北故宮邀請來臺進行專題演講,日前接受《旺報》專訪時,一一爲近年秦皇陵新出土的文物及各種「訛傳」解密。

受《羋月傳》熱播影響,許多人好奇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宣太后嗎?趙化成笑說:「斬釘截鐵不是」。從出土的秦代銅戟上,即清楚可見呂不韋作爲相邦監製此兵器的銘文,再綜合各方史料,明確可知堪稱「世界第8大奇蹟」的秦皇陵和兵馬俑,主人確實是嬴政。「宣太后還沒那個實力!」趙化成表示。

趙化成也指出,嬴政其實應稱趙政!嬴爲族姓,而依照其父分封地爲趙氏,依照「男子用氏、女子用姓」的習慣,應稱爲趙政更爲符合當時稱呼習慣。

曾任秦始皇陵園考古隊隊長的段清波則說,至今秦始皇陵地宮不開挖,主要還是出自「保存」考量,而非地宮內有什麼神秘機關;而秦皇棺內遺體,也絕不可能如傳聞完好無損。至於「地宮有大量水銀,這是後人對水銀防腐功能的想像。」

出土文物原貌保存佳

段清波並指出,早期出土的文物,技術還不到位,清潔修復時以清水處理,曾被誤傳對文物「冷水澆、熱水燙」,今日中國的考古「基本上一面挖掘一面保護」,因此秦始皇陵園新近出土的文物,如彩俑、石鎧甲,都展現出較佳原貌。

秦陵在重新開掘後出土的石鎧甲,可說是中外考古史上無前例的發現,「燕國有鐵鎧甲,但從未有哪一朝代使用過石鎧甲。」趙化成判斷「應屬陪葬的冥器」,當時實際的鎧甲應爲皮質,但這批由銅絲連綴的石鎧甲,做工精細,仍可看出秦代甲冑的形制特徵。

一把強弩的出土亦曾造成轟動,秦軍堪稱一時翹楚的強弩,射程到底多遠?「有人還說射程可比AK47,那可是1500米!」段清波直言:「不可能!」實際需根據弓繩韌性、彈的重量推算,至今仍無定論,但段、趙2人認爲,最多不超過100公尺。

防盜墓 武警來纔開挖

近年盜墓小說盛行,有人戲稱「考古跟着盜墓跑」。2人坦言目前投入第一線田野考古僅1萬人,遠少於盜墓者。由於盜擾十分嚴重,趙化成指出,基於對文物的保護和避免盜墓者覬覦,考古隊總是先旁敲側擊,把周圍環境資料弄清楚,才一口氣開挖。

「就連請來幫忙的『老鄉』也支開,沒人的時候才往下捅籤子;武警上來了,纔開挖。」趙化成指出,曾有考古現場,盜洞只離文物20米而放棄,考古隊大呼:「運氣好」。看來考古和盜墓唯一相同的一點,就是都要憑「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