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央視揭弊「假香米」 上海浦東市監局漏夜追查涉事企業

大陸央視揭弊假香米上海浦東市監局漏夜追查涉事企業。(示意圖/達志影像)

上海市場監管局微信公衆號16日凌晨消息,針對大陸央視於國際消費者日《3.15晚會》曝光的上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楓米實業有限公司涉嫌提供安徽糧商違法加工香精,混充山寨「泰國香米」情事,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高度關注,第一時間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管局開展調查。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連夜組織執法人員對涉事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問詢工作人員,檢查企業證照、倉庫、票據、原料等情況。

經查,涉事企業經營範圍主要從事魚餌誘食產品生產,日用化學產品製造等。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如查實其違法行爲,將依法從嚴查處。

315是國際消費者日,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爲維護消費者權益,在每年3月15日共同主辦並現場直播公益節目《3.15晚會》,今年播出的是安徽壽縣永良米業、合肥市香王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楚豐工貿有限公司等米糧企業出品的「泰國香米」或是「準泰國香米」,都是由上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提供勾兌而來。而在廣告宣傳單時,用「泰子王」、或是帶有「泰國茉莉香」的本地米等話術。規避刑責。

報導指出,安徽壽縣永良米業的庫房裡放着一堆堆加工好的大米,外包裝上寫着「泰子王」二代泰國香米。永良米業劉經理說:「我們品牌就叫『泰子王』,我們這只是一個牌子,跟泰國米沒有關係。」「我們從來不做進口。」「我們都是當地的稻子。」不是泰國香米哪個品種。

央視質疑,既不是從泰國進口的香米,那麼永良米業宣稱的「二代泰國香米」又和泰國香米有什麼關係呢?原來,「泰子王」只是他們註冊的商標,「泰子王」二代泰國香米實際和泰國香米沒有任何關係,但消費者哪裡知道這其中的門道。

央視報導,不僅是產地,一些泰國香米的香味也有蹊蹺。在安徽香王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倉庫裡,堆放着數十噸大米,外包裝寫着「泰國茉莉香米」,原料產地泰國。公司負責人沈經理承認,這些大米同樣和泰國香米沒有任何關係。

香王公司和楚豐公司兩位負責人都承認,他們的香精是從上海一個郭經理那裡買來的。據報導,該家位於上海張江地區的香精廠,郭經理坦承合肥香王糧油、淮南楚豐工貿等多家米廠都從他這裡購買香精。按照大陸前國家質監總局發佈的《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生產者必須在取得生產許可後,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

央視透過政府相關機構官網查詢,發現郭經理的兩家公司,都沒有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朗楓公司郭經理說,他生產大米香精已有多年,都是通過各種方式偷偷賣給老客戶,郭經理非常清楚,加工大米不應添加香精。他讓員工從庫房拿來兩種他們生產的大米香精,沒有標明廠名廠址等,只是寫着泰國香米、香米字樣,郭經理說,兩種產品分別模仿的是不同香米的香味。除了大米香精,朗楓公司還加工生產其他食用香精。

郭經理表示,大米的香精原料都是這個,Z打頭的,這些有字母編號的都是原料。有些東西是爲了避開環保,好多名稱看到的不是真實的名稱。大米香精原料有幾十種,他讓工人拿來了其中兩種原料,都被重新標註了代號,看不到原來的名稱。朗楓公司就這樣和一些企業將如此加工出來的香精添加到大米中。

郭經理說,空白包裝,必須空白包裝,不貼標籤沒有任何問題,一貼標籤,萬一桶賣出去了,怎麼回事,大家都不好。早在2010年,《3.15節目》就對一些企業違規使用大米香精、加工假香米做過深入調查報導。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有企業在違規添加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