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也推都更 每年可望帶動兆元人民幣投資需求

大陸學者認爲,都市更新不只是在改善民衆的生活條件,更能拉動投資,爲經濟發展增添動力。(摘自新華社)

大陸近年積極推進都市更新。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耘14日撰文表示,都市更新不只是在改善民衆的生活條件,更能拉動投資,爲經濟發展增添動力;以改造「城中村」爲例,每年大約可創造近兆元(人民幣,下同)的投資需求。

李耘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稱,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大陸城鎮化率爲66.2%。隨着城鎮化率逐步提高,城市成爲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間。但按照世界城市化發展規律,城鎮化率達70%至80%時,城鎮化進程也將逐步放緩。

李耘指出,大力推動都市更新具有多重現實意義。一方面,都市更新將爲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創造條件。在高品質發展階段,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在都市更新過程中,通過增加綠地植被,能夠持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通過更新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能夠增強城市的安全韌性;通過推廣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服務,能夠使城市運行更高效;通過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能夠延續城市文脈。

此外,李耘強調,都市更新將爲拉動投資需求增添動力。無論哪種城市改造類型,都需要大量的投資。以「城中村」改造爲例,據測算,從去年開始的新一輪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待改造面積或超13億平方公尺,每年可拉動近兆級投資,預計改造的全週期投資額在10兆元以上。

而從都市管網改造項目來看,以目前的改造速度,未來幾年大陸將每年改造10萬公里以上地下管網。據初步測算,在整個十四五期間,大陸地下管網改造投資將超過兆元,行業發展前景廣闊。由此可見,都市更新提振投資需求具有積極意義。

但李耘也不忘提醒,不能把都市更新等同「大拆大建」;在大陸中央財政進行補助、地方政府需要配套資金的時候,地方政府要量力而行,不能因爲開展都市更新而形成新的隱性債務;在公益性強的都市改造專案中,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其中,也是一門需要預習好和完成好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