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的和平方程式

(圖/新華社)

「馬習二會」於4月10日再度隆重登場,其機會難能可貴,更加凸顯出兩岸和平對話的機會。對於馬前總統而言,是繼2015年首次馬習會後,第二次成功舉辦的馬習會。從兩岸的角度而言,從2016年蔡政府上任後兩岸關係隨之冷凍,不但造成兩岸瀕臨戰爭邊緣,更讓馬政府時代所建立的和平紅利與政治互信蕩然無存。

從民族、血緣的觀點來論,臺灣民衆的組成大多爲漢民族,當然也有少數的原住民族、外籍血統;同理,中國大陸的民衆血緣組成,也多以漢民族爲主,加上少數民族。因此在民族與血緣上,兩岸本爲一家人,只是因歷史的緣故、地緣政治的衝擊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導致兩岸長期以來存在着些許障礙,而臺灣的執政黨民進黨,更順勢操作反中、仇中的意識形態來獲取政治上的利益。

從區域安全的角度而言,臺海情勢穩定與否,所牽涉到的對象包括臺灣與中國大陸,連同周遭的日本、南韓、菲律賓、新加坡等國也持續關注,誠然每個國家所關注的利益不同,但唯一相同的目標在於和平的區域情勢,皆爲所有的區域國家所期盼的結果;當週遭皆盼望兩岸和平發展,難道臺灣的執政團隊還能無視相關的意見嗎?

馬習二會不單是臺灣民衆的福氣,也恰爲開啓臺灣人重新審視自身的血緣與文化的機會,在兩岸「同根同源」的狀態下,多數的臺灣民衆與大陸民衆本是中華民族,無論身居何處,社會制度爲何,皆無法改變相同民族的客觀事實。

在此基礎之上,臺灣政府應把握機會順勢拉近兩岸之間的距離,透過務實的交流與對話,爲兩岸重新開啓和平之窗。

本文認爲,兩岸的意識形態在先天上本來就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雙方在互動時必須留心的部分。但血緣、文化是兩岸始終是無法割捨的部分(無須割捨),也是雙方還能維繫溝通的關鍵。臺灣民衆與未來的執政團隊,若能善用此次的馬習二會再度確立的事實與默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未來四年仍能保持溝通、化解誤會。

此次的馬習二會,前總統馬英九再度於習近平先生面前,確認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政治基礎(默契),並且在此政治基礎之上,確保了中華民國的主權,也捍衛臺灣人民的尊嚴,同時馬前總統以中華民族的民族觀點,維繫臺灣與大陸人民之間的血緣關係。

馬前總統透過身體力行,爲臺灣與中國大陸再度確立和平方程式,其所創造的政治效應若能獲得善用與延續,將會造福廣大臺灣民衆的安全。至少中國大陸政府願意在血緣、文化上與臺灣保持交往,並且不願被敏感的意識形態影響廣大的臺灣民衆,臺灣能有如此出色的前總統,身爲臺灣人的我們,還能不惜福、知福嗎?(作者爲專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