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繞境熱傷害逐年攀升 綠色和平與先嗇宮籲政府重視氣候變遷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與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氣象專家彭啓明共同呼籲政府和參與遶境民衆重視氣候變遷。(黃敬文翻攝)

在今年大甲媽祖遶境前,綠色和平今(14日)與三重先嗇宮共同舉辦「風調雨順護臺灣」媽祖遶境前記者會,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與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氣象專家彭啓明共同呼籲政府和參與遶境民衆重視氣候變遷;李乾龍表示,三月瘋媽祖,每年都有幾十萬信徒參加,配合氣象異常,今年媽祖遶境,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防中暑。

根據綠色和平發表研究《氣候變遷對大甲媽祖遶境的衝擊 : 熱傷害危機四伏》指出,若不積極減碳,大甲媽祖遶境起始的1988年沿途溫度約爲25至26°C,今年2023年是27-29°C,預估到2050年將達29-32°C,遶境民衆更容易出現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熱傷害」症狀。

根據歷史氣象資訊,大甲媽遶境路線的氣溫自1988年至今,每10年升溫幅度爲0.35度,已高於全臺每十年平均升溫0.18度,並以遶境期間約溼度80%計算,熱傷害風險等級從第一級增加至第二級;綠色和平研究運用氣候模型,推估每年4月份每日最高溫推估,1988年至 2050 年將升高 4-6 °C,熱傷害風險將來到第三級,體感溫度將上看45 °C。

爲此,今年大甲媽祖遶境起駕日正逢422世界地球日,綠色和平將出動2臺淨零遶境三輪車,搭配太陽能設備,以「100%再生能源電力」爲沿途信衆提供充電服務,呼籲民衆成爲「媽保小尖兵」守護地球。

張皪心表示,氣候變遷已導致臺灣連年「風不調雨不順」,不僅出現大旱、強烈颱風,持續破紀錄的極端高溫,更讓遶境民衆中暑機率變高,尤其臺灣相對溼度高、不利人體排汗及散熱時,『熱傷害』更容易發生。遶境隊伍中,負責扛旗幟的『繡旗隊』成員年齡偏高,是最容易出現『熱傷害』的族羣」此外,參與9天8夜,全程三百多公里的民衆,也需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威脅。」

李乾龍表示,今年看起來的確會是風不調雨不順,跟全世界暖化有很大的關係,先嗇宮在除夕晚上抽了一支籤,入夏之後乾旱會愈來越嚴重,要等到入秋之後纔會慢慢風調雨順,所以要做好準備。

他說,很高興綠色小尖兵呼籲全球要重視氣候異象,三月瘋媽祖,每年都有幾十萬信徒參加,配合氣象異常,今年媽祖遶境,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