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犬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新北動保處獸醫教4大徵兆

謝侑達養的14歲吉娃娃犬Cooper,就是罹患小型犬好發的瓣膜性心臟病而離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Cooper因心臟病導致肺積水,謝侑達以氧氣幫牠治療。(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世界心臟聯盟將每年9月29日訂爲世界心臟日,然而心臟病並不是人類特有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犬隻10大死因的前3名,新北市動保處獸醫師謝侑達指出,毛寶貝罹患心臟病有4大徵兆,包括「長期咳嗽」、「活力下降」、「呼吸窘迫」及「突然昏倒」,提醒飼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讓毛寶貝能長久陪伴身邊。

心血管疾病好發於中高齡以上的小型犬隻,如馬爾濟斯、吉娃娃及貴賓犬等,因品種好發老年心臟瓣膜的退化,導致心室收縮時無法有效阻擋血液,造成瓣膜性心臟病。另外,透過後天感染心絲蟲,也會造成毛寶貝心臟疾病;不分體型、品種、年齡,都有可能會被感染,心絲蟲藉由血液流動,寄生於心臟與肺臟,初期會咳嗽、體力下降,後續則會干擾血液循環,讓心臟逐漸衰竭,嚴重可能導致猝死。飼主應避免蚊蟲叮咬毛寶貝以及口服預防用藥,杜絕罹患風險。

謝侑達分享個人經驗,他養的14歲吉娃娃犬Cooper,日前就是因爲罹患小型犬好發的瓣膜性心臟病不幸離世,3年前Cooper出現長期咳嗽及活動力下降的症狀,謝經過理學檢查、聽診、超音波及X光影像學檢查,發現Cooper心臟結構明顯擴大,最後診斷出有瓣膜性心臟病,在藥物以及給予氧氣治療控制下,輔以細心的照護,提升Cooper晚年的生活品質。

謝侑達表示,「長期咳嗽」、「活力下降」、「呼吸窘迫」及「突然昏倒」是毛寶貝罹患心臟疾病4大徵兆,飼主可記錄以上症狀的出現頻率,一旦出現症狀或頻率明顯增加,飼主應帶至動物醫院就診。毛寶貝患有心臟疾病,在照顧上需特別注意季節交替的溫度變化,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在環境上要注意通風不可過熱;生活方面也要注意不可讓毛寶貝激烈運動或過累,保持無壓環境,平時在飲食上採低鹽少油,或食用處方飼料。

動保處建議,年齡在6歲以上的毛寶貝,定期每半年至1年做1次健康檢查,即早發現問題,透過藥物治療能讓疾病獲得控制,延緩疾病惡化速度,進而延長毛寶貝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