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額2980億歐元創新高! 大陸連7年居德國重要交易夥伴

德國對大陸貿易298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連續七年最重要交易夥伴。(視覺中國)

大陸《環球時報》日報導,「德國對中國貿易創歷史新高」。德國《南德意志報》當地時間8日報導稱,儘管存在對中過度依賴的政治警告,但德國與中國的貿易去年仍升至歷史新高。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當日公佈的數據,德中去年的商品貿易額約爲2980億歐元,比2021年增長約21%。中國也因此連續第七年成爲德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

具體來看,2022年,德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910億歐元的商品,比2021年增長1/3,主要包括電子電氣產品、紡織品/服裝、機械和化學產品。另一方面,「德國製造」對中國的商品出口增長3.1%,約爲1070億歐元。

路透報導,位於柏林的德國經濟研究所(DIW)世界經濟部負責人盧卡斯·門克霍夫指出,德國對中貿易逆差擴大主要是因爲關鍵原材料對中國的依賴,德國約2/3的稀土從中國進口。另一家德國經濟研究機構則分析稱,造成德中貿易失衡有疫情、能源危機這樣的短期因素,也與德企越來越希望將更多業務轉移到中國,以及「中國製造」競爭力不斷增強這樣的長期趨勢有關。德國之聲8日稱,中國越來越多地被德國政府內部視爲競爭對手。德國經濟部正計劃對在中開展業務的德國公司提出廣泛要求。該部2022年底公佈的「中國戰略」草案呼籲大幅減少對中依賴。

《環時》報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稱,德國對中貿易逆差擴大既有貿易結構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影響。中國產品不僅具有成本優勢,而且在一些領域,價格合理、品質好的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強。然而,近年來,德國對高科技等所謂戰略行業的出口加強管制,限制了德國對中國出口潛力的釋放。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孫恪勤表示,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歐洲生產結構被打亂,德國生產成本增加,也導致其對中出口收窄。

孫恪勤說,德國的一些親美勢力把中德之間正常的貿易投資政治化和泛安全化,限制德國企業對中投資出口,這是不理性的。他建議「讓貿易迴歸貿易,讓投資迴歸投資」。

崔洪建認爲,德國方面要端正認識,不能被一些民粹的觀點影響,應看清中德經貿合作有利於雙方的事實,處理好政治和經濟的關係。同時,要合理管控競爭,讓中德在一些經貿領域的競爭成爲正向推動力,讓雙方的共同利益能夠以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式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