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臺立供應鏈合作強化 促成2588萬美元商機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外貿協會於2月21日舉辦「2023年立陶宛商機日」,協助共18家立陶宛業者對臺採購或尋求在臺合作伙伴,其18家立陶宛業者,採購產品含括貨櫃船、冷凍船、機械設備、五金零配件、太陽能模組用元件、智能軟體開發,其餘合作產業包括食品、物流等,共媒合近60家臺灣業者,洽談80場次,促成商機2588萬美元(立商統計2085萬美元)商機,成果豐碩。

本活動由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以及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會長Mr.Vidmantas Janulevicius與立陶宛工程與技術協會總監Mr.Darius Lasionis共同揭開序幕。貿協秘書長王熙蒙指出,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衝突影響,全球供應鏈結構面臨調整,特別是臺灣已成爲佈局重點,本訪團是臺灣室內口罩解禁後的第一團,並着重於臺立韌性供應鏈合作。

貿協去年已舉辦超過800多場的臺立企業媒合會,協助臺立業者全面拓銷,相信藉由此次商機日,我商可與立商建立實質合作關係。

國發會龔明鑫主委週二也接見立陶宛經創部次長澤麥提斯(Karolis Zemaitis)、首任駐臺代表盧思融(Paulius Lukauskas)等一行4人。龔主委表示,歡迎澤麥提斯次長再次到訪臺灣,去(111)年9月澤麥提斯次長首次訪臺,不到半年又再次率約30家企業訪臺,展現雙方堅定的友誼,雙邊合作將持續發展擴大。

龔主委進一步指出,目前臺立已在半導體、雷射等面向展開合作,在太空領域亦具合作潛力,隨着邊境逐漸開放,期盼能合作推動觀光。中東歐投資及融資基金與立陶宛合作部分,已各通過2案,後續將在中東歐地區持續發掘更多合作機會,促成更多臺立新創及經貿實質互動。

澤麥提斯次長表示,臺灣與立陶宛自2021年來開始深化合作,至2023年已逐漸有成果,可向世界展現臺立攜手的成功典範模式。期盼雙邊關係能持續發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會長Mr.Vidmantas Janulevicius驚豔於臺灣在半導體與工業的實力,此次率領立陶宛企業訪團來希望能尋求與臺灣產業合作,也歡迎臺灣業者把立陶宛當成一個拓展中東歐的中心。

我國出口至立陶宛產品以積體電路、汽機車零配件、機械零配件、塑膠製品與ICT產品爲主,而我自立國進口則爲實驗試劑、木材傢俱、雷射設備、化學肥料、醫療用儀器等,相信透過本次商機日活動能發掘更多臺立產業合作項目,並搜尋更多臺立商機活動拓展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