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部長訪臺》程建人/美國打臺灣牌 一舉數得 

程建人/前外交部長、曾任駐美代表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於8月9日搭乘美軍專機來臺高調訪問三天,政府方面對外宣佈稱,這是首位訪臺的美國衛生部長,將強化美臺夥伴關係,並促進美臺抗疫合作

美國在臺協會強調這是代表川普總統訪臺,也是1979年美臺斷交以來訪臺最高層次的美國內閣閣員國務卿蓬佩奧亦表示,這是和美國政策一致的作法。

我國政府除表歡迎,併爲一行提供入臺免隔離的特別安排之外,也不斷強調此行顯示臺美關係的再提升。一如預期,中國大陸極爲不滿,聲稱中方堅定反對美臺官方往來,已分別在北京及華府提出嚴正交涉。

▲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圖/記者屠惠剛攝)

兩大因素動搖「維持現狀

自川普入主白宮以來,美中關係日益惡化,各種形式的對抗接二連三不斷髮生。而彼此指責叫罵,更是家常便飯,前所少見。美政府在新冠病毒猖厥之際,派遣一位衛生部長來臺,不足爲奇。而就中臺三角關係發展看來,自有更深一層的意含。

自1979年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與我斷交以來,中美臺三角關係乃受到兩條平行線規範,一條是中美三公報,一箇中國政策,和平處理兩岸關係;另一條爲《臺灣關係法》,六項保證。

經過四十年歲月,雖然各方時而就本身利益作不同解釋與調整,但中美臺三角關係始終在這兩條紅線之間擺盪。在川普上臺之前,大體而言,臺海地區也能維持和平與安定。

▲ 美國大選競爭激烈,對中政策及新冠病毒爲競選主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然而,有兩大因素的變化衝擊到這個架構,川普上任後,更產生質量變化。

一爲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相形之下,美國獨大的地位受到威脅,對美國的壓力日增,美國朝野對中國大陸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而美國政府全球戰略也作了很大的修訂,認定中國大陸是美國長期的威脅及最大的挑戰。

一爲臺灣內部的蛻變,由於新世代對兩岸關係看法移轉臺獨傾向不斷增長,中共雖然努力,但效果不彰,尤其民進黨政府執政後的態度與做法,更增加了中國方面的憂心與焦慮。

在這兩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再加川普上任後,非傳統的作風,三方的政策與做法,均有相當大的改變,也衝擊到上述的兩條平行線,動搖了原來一般認知的「維持現狀」。不僅使美中兩強關係日益緊張,美臺之間交往,顧慮減少。

而蔡政府基於臺獨意識的考量,在兩強對抗之間,明顯決定:一方面親美、拉美、靠美,使臺美關係步步提升,另方面則是仇中、拒中、抗中。使兩岸關係節節倒退。臺海地區,日趨不安。

而今年適逢美國大選競爭激烈,對中政策及新冠病毒,原即爲競選主題,川普爲求勝選,更大加運用,使美中臺關係更形緊繃。

▲ 美國衛生部長訪臺,有利川選情。(圖/路透

美打臺灣牌小動作 部長訪臺一舉數得

川普曾一再明言,美國對中國大陸可打的牌很多,臺灣自是一張好牌。這次衛生部長來臺訪問,祇是臺灣牌上的小動作,而此一動作,已經一舉數得。

1. 落實了2018年國會通過《臺灣旅行法》,高層官員訪臺,對美國國會有所交代;

2. 運用美國朝野普遍對臺的友好態度及對中共的敵視或厭惡情緒,爭取較多選民支持,有利於此刻川普落後的選情;

3. 逐步改善美政府多年自行訂下的交往準則,加強及提升美臺關係;

4. 持續增加對中國大陸施壓,意圖迫使中共調整、退讓甚而錯判局勢。

由於美中兩強,各有盤算,尤其美國國內甚至於一般民衆對中國大陸的負面看法,在可見的將來,美中關係難見好轉。

一般認爲美中軍事交戰的可能性固然極微,但是不能排除因意外引起的危機與衝突,至於政治、軍事、經貿、科技、文教等其他方面關係,美中間勢必持續爭執不斷。

美臺關係亦可望續有進展,一則合乎美國本身利益,再則亦爲蔡政府及一般民衆所樂見。至於兩岸對歭敵視現況,則勢難改善。此一情況,近乎回到當年冷戰時期的態勢。但是,時代已經不同,美中臺都有很大的改變,宜否重回冷戰思維與做法,值得好好思考。臺灣自己長遠的利益何在?可能付出的代價多少?倘若思考不周,徒耗資源,則其結果恐將損人不利已,終是得不償失。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這

熱門點閱》

► 美部長訪臺》王高成/阿札爾訪臺政治意涵高於防疫

► 美部長訪臺》陳一新/美全面反中 臺灣被迫選邊的因應之道

► 美部長訪臺》呂秋遠/要美國部長隔離14天 什麼心態?

苦苓民代發財靠六招  辦活動能三贏?修法、內線標案...制度化的「官商合作」怎麼來?

●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