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 牽動醫療產業後市

美國不同黨派勝選對醫療產業的影響

美國總統大選今年登場,對醫療產業發展方向可能帶來變化,進而左右股價,投信法人統計,1976年至2020年大選前後,醫療產業相對大盤表現爲先跌後漲,將時間縮小至近30年來看,整體產業在大選期間漲跌走勢已逐漸淡化,反而是不同次產業的走勢,在政策預期影響下,出現漲跌不同調。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觀察1992年至2020年醫療生化次產業的走勢,可明顯見到生命科學工具、醫療器材兩大產業相對錶現較佳,大型製藥及生物科技類股則因爲與藥價議題相關性高,大選期間較易受到選戰時相關議題討論而產生影響。

2001年以來美國人民認爲醫療產業問題爲美國重要議題的比例,平均落在5%至25%之間,隨着時間越接近現在,在全球貿易、經濟等問題持續影響之下,民衆對於「醫療產業爲重要議題」的認知已逐漸下降至低點。根據2023年11月的民調顯示,美國人目前關心的議題包括政府領導能力、移民問題,以及經濟,認爲醫療產業議題重要的民衆佔比僅不到3%,因此預期醫療產業不易成爲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重點話題。

除大選議題,今年醫療生化產業有機會在利率下降、評價面等兩大優勢中,展現漲升趨勢。首先回顧過往利率自高點下降的環境中,醫療產業股價表現皆優於整體股市,特別是中小型生技股的高利率環境緩解後,有助於資金迴流;其次,去年美股中的防禦類股表現落後整體指數,雖然醫療產業在防禦類股中表現最佳,預期今年在類股輪動的情境下,醫療產業有機會展現更爲突出的表現。

羣益NBI生技ETF(00678)經理人曾盈甄指出,後市來看,整體醫療保健市場仍持續朝向正向發展,包括阿茲海默症、減肥藥、RSV疫苗等皆是每年超過百億的市場規模,大型製藥公司也積極透過併購尋求成長機會,因此在產業發展穩健正向且投資題材豐碩下,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