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長下達“內部指令”:展開多項行動抗衡“頭號挑戰”中國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美國國防部6月9日刊登了一題爲“奧斯汀簽署內部指令以統一部門在(應對)中國上的努力”的簡訊。簡訊稱,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6月9日下達了一道“內部指令”,要求展開幾項抗衡中國的行動計劃,以確保美國國防部“將中國作爲步步緊逼的頭號挑戰。”

不過,美國國防部沒有透露這一“針對中國”的計劃的更多細節,以及這些新倡議與已經展開的行動有什麼不同。

美國國防部的高級官員稱,該內部指令將“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主要是通過與美國盟友夥伴更好地合作,強化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網絡,增強“所有戰爭領域”威懾能力,並希望加快新作戰概念的發展

美國防部簡訊截圖

一名美國防部高級官員說,9日發佈的指令是基於五角大樓一個高級別特別工作組的建議,這個特別工作組由五角大樓亞太事務高級官員伊萊·拉特納領導。該工作組認爲,美國國防部“制衡中國”的目標和“制衡中國”的行爲存在的“說到與做到”差距。

一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國防官員星期三對記者們說,這項努力“不是新戰略,也不是改變拜登政府迄今爲止的方向”。

簡訊稱,美軍對盟友軍隊的接觸關係是這一指令的一部分,美軍還將與盟友和夥伴進行更多的演習。

奧斯汀在一份關於這一指令的聲明中這樣說:“我今天提出的倡議,是美國政府應對中國更爲廣泛的舉措中的一部分,這一指令將有助於爲我們正在制定的國防戰略提供信息。”網站文章還稱,奧斯汀對特別工作組的成員表達了感謝,並聲稱“現在是時候開始行動以確保美國國防部的努力與挑戰相匹配。”

美國國務卿林肯對特別工作組成員表示感謝,國務卿表示現在是時候採取行動,確保美國軍方的努力能應對挑戰。

一位消息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說:“來自部長(奧斯汀)的這一指令最終是爲了使國防部內部確立流程和程序,並確保國防部將中國作爲首要挑戰。這些措施中有部分將維持機密。”

《華爾街日報》表示,這一評估是在中國軍力增長,威脅到美國在東亞和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之際做出的。目前,這個特別工作組的許多建議仍然是保密的,五角大樓幾乎沒有公佈工作細節,這涉及高級文職官員和軍方高官爲期四個月的審查。

連日來,美國針對中國的“小動作”不斷,在美國國防部5月28日提交的2022年財年年度預算上,有一份名爲“太平洋威懾倡議”的預算申請,這份預算申請了51億美元,其中49億美元用於投資太平洋地區聯合部隊的打擊能力,包括用來緊急採購“戰斧”系列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印太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

對於美拜登政府上臺後繼續推動“印太戰略”,頻繁對華軍事挑釁,遏華意圖日益凸顯,我國防部早有迴應。

5月27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表示,關於“印太戰略”問題,中方始終認爲:任何一種戰略都不應違背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刻意渲染衝突對抗。加強軍事存在、突出軍事競爭的戰略,只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危害世界和平穩定。任何一種戰略都不應策動建立選擇性、排他性軍事同盟,都不應拉幫結夥搞“小圈子”、製造集團對立的“新冷戰”。搞你輸我贏、零和博弈,只會製造更多的分裂、對立和亂局

推薦閱讀:

媒體:美國連扔"三刀"指向中國 中國接下來如何接招?

近日,美國明顯加大了對抗中國的馬力。抹黑、競爭與滲透一涌而上,中國能接招麼?

美國的“第一把刀”:爲對抗中國狠砸重金,《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來襲。

據報道,美國國會參議院當地時間8日以68票贊成、32票反對的結果投票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

這項法案旨在通過大幅提升美國政府在科研中的角色來改革美國政府對科學的支持,包括通過國家科學基金會推動科技發展。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該法案將批准約1900億美元支出用於加強美國的先進技術,還將撥款540億美元專門用於增加半導體、微芯片和電信設備的生產,以及減少對中國企業和技術依賴的條款。

仔細一算,這項法案將砸下逾2000億美元,看來華盛頓是下了“血本”。不過,美國最後是賺得盆滿鉢滿還是血本無歸,這就不好說了。

美國前資深外交官查爾斯·弗里曼在網站上曾以“華盛頓正在打一場必輸的對華遊戲”爲題發表文章,並極力批評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目前完全是背離美國利益需求的,稱拜登在對華策略上除了一開始的激進開局之外,完全沒有後續計劃,這根本算不上是策略。

的確,美國政府的做事風格就是這樣。即便拜登上臺後似乎“領悟”到了諸如“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路子”,但明顯美國正在做並不擅長的事情。

對中國大搞遏制、圍堵政策,也不過是基於內心的惶恐罷了。至於美媒口中叫囂的“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便更是無稽之談。拿我外交部的話說,“中方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或者取代美國,不是爲了跟美國搞你輸我贏的競爭,而是不斷超越自我,成爲更好的中國,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美國,似乎一直都還沒有搞清楚方向。美國的霸權主義一直奉行的雙重標準便是“合則用,不合則棄”,將一切問題政治化、妖魔化,強制他國利益服從美國利益。或許華盛頓的精英們仍一直活在夢裡,繼續幻想着美利堅作爲自由的燈塔照亮整個世界。

美國的“第二把刀”:惦記巴基斯坦軍事基地阿富汗撤軍背後仍想繼續對中國搞邊陲滲透。

美國總統拜登四月宣佈,將在“9.11”時間到來20週年之際,完全將美軍從阿富汗撤離。據報道,在阿富汗持續近20年的戰爭中,美國已經消耗超過2萬億美元經費,超過2400名美國軍人在阿富汗死亡。和美軍一同在阿富汗作戰的還有其北約盟友,他們也將在9月前完成撤離。

據美媒6月7日報道,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麥肯齊表示,美軍已完成從阿富汗撤軍任務的一半,預計將在9月11日的最後期限內,完全撤出這個“飽受摧殘”的國家,結束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而對於阿富汗政府而言,留給他們同塔利班進行談判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正在準備撤離阿富汗的美軍

有分析說,美國軍隊並非真的想撤離阿富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燒錢”太多。而阿富汗又是美國影響中國邊陲的跳板,從阿富汗撤軍後,面臨着失去獲得當地第一手情報的能力,所以美國勢必還會有新的動作。

果不其然,近日美軍就找上了巴基斯坦。

據美媒6日報道稱,美國政府正在與巴基斯坦政府進行有關提供軍事基地的談判,軍事基地將被用於在美軍撤離後對阿富汗境內情報收集和實施反恐打擊等。報道還稱,雖然巴基斯坦輿論強烈反對美國進駐巴基斯坦,但有美國官員認爲,只要巴基斯坦能夠控制基地的使用方式,該國就會允許美國進入。

看來,美國官員這心態還是挺樂觀的,但我們的“巴鐵”怎麼會給美國機會呢?

6月7日,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明確表示,不會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巴基斯坦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尋找基地可能是他們(美國)的願望,但不存在給他們基地的問題,我們必須顧及我們自身的利益。”

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 資料圖

有消息稱,五角大樓正在與沙特合作,向其提供防空武器系統,美其名曰“幫助中東國家抵抗當地武裝組織”,不過想在巴基斯坦這裡找“便宜”,美軍還是省省吧。

美國的“第三把刀”:大肆炒作“新冠病毒起源”,公開喊話要追究中國的責任

早在5月底,美國總統拜登便下令美國情報部門“加倍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信息,在90天內給出說法。拜登稱要採取“全政府努力”,讓國家實驗室和其他政府機構也參與進來。他還宣稱要敦促中國參與所謂的“全面、透明、以證據爲基礎”的國際調查。

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拜登政府決心“徹查”新冠病毒的來源,並強調美國將追究中國的責任。

8日,屢次發佈所謂“獨家報道”、惡意炒作新冠病毒起源的美媒又翻出了一份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一年前撰寫的“機密報告”,內容自然是將所謂的“病毒泄露”指向中國。

文章稱,這份尚未公開的“報告”對美國國務院去年年底發起的一項新冠溯源調查有“重要影響”,試圖暗示“實驗室泄漏”說得到了知名科研機構的“背書”,並引發美國國會的關注。

不過搞笑的是,這一次布林肯表態有變,並且明顯底氣不足。

布林肯表示,“報告”是特朗普政府要求一名承包商爲調查新冠起源而製作,並指明要“特別關注病毒是否因實驗室泄漏導致”。“報告”的全部作者只是“一名官員和幾個人”,完成後在美國國務院內部做了小範圍彙報。

的確,就算是美媒想炒作,也稍微弄點靠譜的材料吧,畢竟誰也不是傻子,誰會相信一份毫無根據的報告?

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在上任之初,就以調查不合法,浪費資源爲由,下令終止了調查工作。但如今卻大改態度,與上任之初反對疫情政治化的形象判若兩人。

從這種種事件中不難看出,拜登沒有抵擋住美國保守派施加的壓力,並開始同流合污,選擇甩鍋中國,轉移國內矛盾這樣一條“捷徑”。但是解決問題哪有“捷徑”可走,想起了前幾日特朗普叫囂說中國必須“賠償10萬億美元,以彌補美國損失”的新聞,如今看來,拜登也在“歪”路子上越走越遠了。(國防時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