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措施藏漏洞、效果有限 野村:更大風險在後頭

美國白宮於14日傍晚發佈對中國加徵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的結果,並釋出最新聲明,內容指出,有鑑於中國採取不公平做法讓全球市場充斥低廉商品,對美經濟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美方保留前總統川普時期對中國實施的關稅,並且提高其他關鍵產業的關稅。其中,電動車關稅大幅調高3倍至100%,半導體和醫療產品關稅也調升至最高50%。

然而,貿易專家及學者普遍不看好華府此舉能有效遏制中國廉價產品的進入。康乃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指出,新關稅措施確實可能會阻止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但其中大部分的商品可能會繞道其他國家進入美國,他進一步闡明,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的背景下,墨西哥和越南早已成爲受益者,二國在地理位置及物價上皆具有優勢,且亟需吸引新的製造業投資。

根據韓國機構本月稍早的調查報告,由於中美貿易矛盾持續,美國對中國製裁力度不斷加碼、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企業爲躲避制裁採取經第三國向美國出口,因此過去四年,中國經過墨西哥和越南,迂迴出口進入美國的商品金額近乎翻倍,中國經墨西哥的對美出口額從2018年的53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05.5億美元,同期經越南的迂迴出口額也從15.7億美元增加至30.2億美元。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14日針對此事表示,她確實對墨西哥以及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感到擔憂,當局正在研究所有工具,盼找出解決方案。

美國貿易代表顧問莫蘿(Cara Morrow)在此前受訪時亦表示,該單位一直在與墨西哥當局溝通,討論如何降低中國鋼鐵和鋁的迂迴出口。莫蘿強調,美方已明確向墨西哥表示,《美墨加協定》的目的是爲促進北美一體化、加強競爭力,並不是要爲中國提供後門。

對於華府祭出的新措施,野村證券認爲,受影響產品事實上僅佔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5.9%,佔中國出口總額甚至不足1%,因此預估短期內影響有限。

不過,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去年10月宣佈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其調查結果以及後續動向備受關注。在中國電動車出口總量中,歐盟及英國市場佔40%,倘若歐盟仿效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額關,中國電動車產業將面臨龐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