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蔚小理”,難兄難弟誰先倒下

撰文/ 周 洲

編輯/ 塗彥平

設計/ 琚 佳

來源/ Automotive News

全員虧損。

這是美國造車新勢力今年一季度的成績。

根據已出爐的各家財報,一季度,Rivian虧損了14.5億美元,Fisker虧了1.206億美元,Lucid虧了6.85億美元。

雖然繼續血虧,但各家的情況又不太一樣。

虧損最多的Rivian營收和銷量都出現大增,其在4月調整了產線,降低成本,改造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向着57000輛的產量目標直奔。

背靠中東土豪的Lucid看起來比較不缺錢,但是它也不能一直燒投資人的錢,已將一款比較小號的更便宜的新車提上發佈日程,雖然這還得等到2026年年底。

最慘的Fisker暫停了非常重要的奧地利工廠的生產,其在奧地利的公司已經申請重組,如果找不到新的融資,該實體公司很有可能破產。對已經停牌的Fisker來說,當務之急是找金主。

繼續虧損

Rivian今年一季度虧損了14.5億美元,是三家美國新勢力中虧損額最大的,同比去年虧損擴大了7%。

不過,Rivian的營收實現了倍增,從2023年第一季度的6.61億美元增至12億美元。

Rivian第一季度的交付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了71%,達到13588輛。這也是其第一季度的產量,與去年同比增長了48% 。

雖然虧損在擴大,Rivian也有好消息。5月初,伊利諾伊州爲這家車企提供了 8.27億美元的激勵補貼方案,但分析師仍預計Rivian今年將花掉數十億美元的現金。

4月,Rivian在伊利諾伊州的Normal工廠大部分時間在停產改造升級。

Rivian首席執行官RJ·斯卡林奇(RJ Scaringe)表示,Rivian已成功對伊利諾伊州的Normal工廠進行了改造,配備了新機器人和新零部件供應商,以降低成本,將生產線運營速度提高了30%。

Rivian還重新設計了R1汽車的一些部件,使其製造起來更容易、更便宜。

這家加州新勢力今年年初降低了R1汽車的價格,並通過租賃交易和部分油車以舊換新的現金獎勵等措施來刺激消費。

目前,三排座的R1S售價爲76700美元(含運費)。Rivian在3月份推出該車時表示,兩排座的R2發貨前起售價約爲45000美元。

Rivian 計劃從2026年開始,在Norman工廠生產一款更小、更實惠的 R2 跨界車。

該汽車製造商重申今年57000輛汽車的產量目標。

2023年第四季度,Rivian淨虧損15億美元,全年虧損達到54億美元。自2021年11月首次公開募股以來,Rivian股價已下跌超過 90%。

另一家有中東資本作爲股東的新勢力Lucid,第一季度淨虧損6.85億美元,較 2023 年第一季度的7.8億美元虧損有所改善,但該公司股價在5月7日盤後交易中下跌7.5%,至每股2.82美元。

雖然也在虧損,Lucid的財務狀況有所改善,一季度營收爲1.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9億美元增加了16%。

Lucid還表示,第一季度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爲22億美元,去年第四季度爲 14億美元。

Lucid 報告稱,1-3月生產了1728輛 Air轎車,交付量爲1967輛。儘管銷量與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長了40%,但眼下的銷售激勵措施不足以刺激產量,導致Lucid現在的交付進度落後於今年生產9000輛汽車的預期目標。

2023年第四季度,Lucid淨虧損 6.54億美元。2023 年,該公司淨虧損28億美元。2022年,其淨虧損爲13億美元。

“這是不可持續的。”《Motley Fool》投資撰稿人帕克夫·塔特沃西安 (Parkev Tatevosian) 表示, “我知道 Lucid 有熱情的投資者,但這並不是無限的。他們不能持續這樣給 Lucid燒錢。”塔特沃西安在上週的視頻評論中表示。

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是 Lucid 集團的主要股東。今年3月,Lucid宣佈沙特基金的一家附屬公司已同意通過股權注資10億美元。

最慘的是Fisker。

Fisker 5月8日發佈的財報指出,第一季度虧損高於預期,並削減全年生產指引。

根據財報,Fisker一季度淨虧損爲1.206億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爲1.221億美元,該公司將其歸咎於較高的研發費用。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亨利·菲斯克(Henrik Fisker)表示,預計監管部門將在5月底前批准在美國開始交付Ocean車型。

據介紹,截至5月8日,Ocean車型預定訂單達到6.5萬個,即將推出的第二款車型Pear預訂訂單超過6000個。

陷入困境的Fisker宣佈,暫停在奧地利的生產。

在決定停止位於奧地利格拉茨的合同製造商麥格納斯泰爾的生產後,Fisker在奧地利的實體公司已向債權人申請重組和法院保護。

菲斯克表示:“此舉在公司進行價值最大化的戰略交易或其他資產出售時,爲保護業務提供了喘息空間。”

此舉大致相當於在美國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表示,如果找不到新的投資,將面臨破產。

麥格納位於奧地利的格拉茨(Graz)工廠於2022年11月開始生產Fisker Ocean跨界電動車。格拉茨工廠也負責製造寶馬的5系轎車和奔馳的G級SUV。該工廠由麥格納的子公司麥格納斯泰爾運營。

2020年,Fisker和麥格納簽署了一項協議,2023年在格拉茨工廠生產5萬輛Ocean電動SUV。麥格納持有Fisker公司6%的股份。

菲斯克此前曾表示,他相信麥格納能在2026年將產量翻番。

憑藉與麥格納的密切關係,Fisker曾經對自己的生產前景很有信心。眼下,工廠暫停生產,帶來了裁員的壞消息。

麥格納斯泰爾5月7日表示,由於今年主要車型的生產暫停或結束,包括Fisker Ocean、寶馬5系以及捷豹E-Pace和I-Pace等關鍵車型,該公司將在格拉茨工廠裁員500名員工 。

麥格納斯泰爾每年生產15萬輛汽車。2023年第四季度,該公司生產了21400輛汽車,而2022年同期爲28600輛。

“格拉茨未來三年將非常困難。”麥格納斯泰爾首席執行官羅蘭·普雷特納 (Roland Prettner) 表示,困難之後,麥格納斯泰爾將再次獲得更多訂單。

據奧地利國家廣播公司ORF報道,麥格納斯泰爾去年生產了約10000輛 Ocean。根據原定計劃,麥格納斯泰爾每年要生產2萬-2.3萬輛Ocean。ORF表示,Fisker這款跨界車的生產已於3月停止,同時Fisker正在尋求新的資金。

麥格納5月4日曾表示,在與Fisker的業務暫停後,該公司面臨着低於預期的銷售額和盈利,預計今年的收入將減少4億美元。

除了因股價在30天內跌破1美元而被美國證券交易所停牌之外,CEO菲斯克還警告說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大幅裁員。

今年2月,Fisker表示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15%,同時繼續尋求額外的股權或債務融資。

降本,降本

從美國“蔚小理”的財報可看出,雖然都在虧損,但銷量有所增加,尤其是Rivian和Lucid增產不少。

不過,電動汽車銷量增加,並不意味着盈利,反而會蠶食零售商和經銷商們的利潤。

銷量增加造成的電動汽車庫存過剩,導致至少一家汽車零售商在第一季度每輛車的毛利潤下降了數百美元。另一家汽車零售商則稱,電動汽車的平均折扣比標價低約6000美元。

7家汽車零售集團上市公司均報告第一季度每輛新車銷售毛利潤大幅下降,淨利潤也下降。

汽車經銷商AutoNation首席執行官邁克·曼利 (Mike Manley) 在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亦表示,增加電動汽車產量並不等於增加經銷商的銷售利潤。

曼利稱,隨着經銷商試圖刺激銷售,每輛車的毛利潤繼續面臨壓力,尤其是純電動汽車。

他表示,這種動態將持續下去,直到製造商能夠真正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

Rivian和Lucid已經在有步驟地降低成本,生產更便宜的電動汽車。

Rivian CEO斯卡林奇表示,隨着R1車輛的改裝工作完成,Rivian將高度關注 R2和另一款跨界車R3的新的低成本平臺。

斯卡林奇稱,新平臺與R2將於2026年上半年推出。

爲此,Rivian不僅不裁員,反而擴大招聘。

爲了生產新的小型跨界車,Rivian將擴大Norman工廠規模,在未來五年內增加至少550個就業崗位,並在製造業務上投資15億美元。

作爲回報,伊利諾伊州將爲Rivian提供7500萬美元的基金補貼,並在30年內提供 6.34 億美元的稅收優惠。

Lucid 則要分三步走。

其CEO彼得·羅林森(Peter Rawlinson)在第一季度電話會議上表示,汽車製造商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是爲未來的產品做準備,以使其能夠擴大銷量並實現盈利。

一切都與規模有關,盈利之路始於銷量擴大,Lucid將以第一季度的增長態勢爲基礎,繼續擴大Air轎車的銷量。

下一步,Lucid將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二款車型Gravity跨界車。第三步是推出一個較小的“中號”平臺,該平臺將在 2026 年底推出一款新車,起售價約爲 48000美元。

目前,Air大型轎車的起售價爲71400美元(含運費),三排座Gravity的起價約爲80000美元(含運費)。

羅林森說,Lucid擁有銷售勢頭、尖端技術和 50 億美元的總流動資金,可爲明年的Gravity發佈和公司運營提供資金。羅林森還表示,Lucid將尋找機會籌集更多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