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官員評估 大陸若侵臺 7成臺灣人留下奮戰

(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之音(VOA)今天報導,美國空軍部長辦公室一位擔任政策參謀的臺裔軍官近日以個人身分撰文分享他最近在臺灣的觀察,並做出評估認爲,臺灣若受到中國入侵,大約有70%的臺灣人會留下來爲保衛家園而戰。

報導中說,中國加強施壓臺灣且國際社會憂心臺海是否會爆發戰事之際,臺灣防衛能力備受各界矚目,臺灣人民是否有上戰場自衛的意願也一直是令人關注議題。

出生於臺灣也經常訪臺的美國空軍上尉吉米.簡(Jimmy Chien,音譯),目前在美國空軍部長辦公室擔任國際事務臺灣-中國事務主任,他最近到臺灣住兩個半月,目的是深入民間以便進一步瞭解臺灣人民及他們的想法。

吉米.簡在臺灣搭乘計程車或逛夜市,甚至是去泡溫泉,交談對象多達數百人,從大學生到退休人士,涵蓋各種不同階層。

華府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1日發佈「全球檯灣簡報」(Global Taiwan Brief),吉米.簡在當中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爲「與臺灣人關於臺灣防衛的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the Taiwanese about Taiwan's Defense)。

在這篇以個人名義發表的文章開頭,吉米.簡特別加註聲明,表明文章內表達的看法和意見無意代表美國空軍或美國國防部。

吉米.簡表示,自己和臺灣民衆交談的主要目的,是想理解他們對中國潛在的入侵有何想法,以及他們因此而上戰場的意願。

他還提到,雖然中國軍力不斷增強,對臺灣的壓力也持續增加,但大部分臺灣人並不認爲中國對臺軍事行動是一個可能發生的情況,許多人還認爲中國共產黨有很多內部事務要解決,這使得北京不會對臺動武。

吉米.簡說道,根據他與臺灣民衆的交談,個人估計認爲,臺灣遭到中國入侵時,大約會有70%的人留下來抵抗,20%的人會離開臺灣,10%會投降。

如同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一樣,吉米.簡表示,臺灣人知道美國軍隊不太可能一同並肩作戰,但他們希望得到美國對於提供非戰鬥支援的承諾和決心,尤其是在補給層面上。

「他們理解要維持一個島嶼補給的困難度,即使有適當訓練,一旦重要物資消耗殆盡,他們能做的將極爲有限。」

吉米.簡指出,跟他交談的民衆對於美國能提供什麼樣的支援大多感到沒把握,大多數役齡男性都說願意戰鬥到底,但條件是能有必要的訓練和裝備讓他們奮力一搏,「他們強調拒絕當砲灰,不想不必要地去送死」。

臺灣爲強化後備戰力,於去年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也將義務役從原來的4個月延長至1年,並增加後備軍人訓練時間。不過,吉米.簡認爲這些改革太少也太慢。對此,他提出幾項建議。

他建議,美國或可在「臺灣關係法」(TRA)附加修正條款,將美國對臺灣在無端遭受攻擊時給予支持正式化。他認爲此舉可減緩臺灣人民對可能遭美國拋棄的普遍擔憂,讓臺灣集中精力從事加強軍隊訓練等必要的國防改革。

在訓練方面,他認爲,臺灣的軍隊必須專注於真實性而非着重於「按照腳本演練」,與他談過的人形容臺灣的軍事演習「猶如演戲的彩排」,而不是能從其中真正得到啓發的軍事行動。

他指出,臺灣的徵兵和後備制度必須進行徹底整改。由於義務役的時間短暫,服役期間必須格外注重戰鬥技巧的訓練而不是行政性的工作。一旦服完兵役成爲後備軍人,所有後備人員必須進入一套持續訓練的體系,如此才能確保最大程度的地區覆蓋性和可預測性。

此外,在臺灣的後備司令部已經依地區來分佈的情況下,他認爲臺灣的後備部隊訓練也應該着重於他們所處地區的防衛。就像烏克蘭的領土防衛部隊一樣,臺灣也必須培育出對他們所在地區的地形及複雜度有深入瞭解的戰士。

他說,臺灣必須快速行動進行改變,否則就會太遲。雖然大部分的人並非全心支持臺灣軍隊或認爲衝突會立即發生,但臺灣人仍有相當大的戰鬥意志,現在要看的是領導人是否擁抱這種精神,併爲他們提供最好的準備。

吉米.簡在文中指出:「美國必須加強其決心,並在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時展現承諾,提供更多的具體支持。臺灣和美國需要有一個得到充分訓練和備戰能力的臺灣人口。這是臺灣對抗入侵的最大遏阻,最終也會是臺海穩定的最大保證。」(編輯:陳彥鈞、劉淑琴/核稿:嚴思祺)11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