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廢·物,女觀衆眼中哈爾最要命的吸引力竟然是?

作者 / 鷲谷花翻譯整理 / 思考姬

編者按

被帥氣溫柔的王子所拯救,被他帶回溫暖又寬敞的家,同時獲得身心的歸屬之地與完美的愛人——如果這就是《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故事,那它不會在17年後的今天仍然如此具有穿透力,並被當下最新衆多女性觀衆們熱烈地、持續地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着不同角度的細緻解讀。

那麼,女孩子們眼中最完美的異性伴侶,到底應該是什麼模樣的?我們翻譯了這篇發表在現代ビジネス的女性向影評,作者爲鷲谷花,原文標題爲《吉卜力的哈爾是一位“超美型王子”,但其不可思議的魅力卻在於他的廢柴之處》,文章以動畫中的「美型男子」爲切口引入對《移動城堡》的分析,然而結尾卻打破了這一點,從男女之間平等、理想化的親密關係角度,梳理出了哈爾作爲美貌廢物的得人心之處。讀罷,你可能會對吉卜力對於女性觀衆的關照,有更進一步體會~

原文標題:《吉卜力的哈爾是一位“超美型王子”,但其不可思議的魅力卻在於他的廢柴之處》——與巴魯、阿斯達卡有着決定性的不同

01

讓全世界都着迷的「美型角色」

自1970年代以來,擁有美麗容姿的男性角色——「美型角色」的粉絲圈一直在日本持續擴大。然而20世紀的宮崎駿動畫基本上與「美少年·美型角色」無緣。

從《未來少年柯南》(電視動畫系列,1978)的柯南,到《天空之城》(1986)的巴魯,再到《幽靈公主》(1997)的阿斯達卡,這些少年主角與典型的“美型角色”明顯不同:他們擁有間隔稍寬的眼睛、粗粗的眉毛、圓潤的臉型。

《天空之城》中的希達與巴魯(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然而,2001年的《千與千尋》中突然出現了白龍一角,一個可以稱爲「美少年角色」的角色,他有着飄逸的長髮和引人注目的大眼睛,尖銳小巧的下巴輪廓。然而乍看上去10歲左右的白龍,與主要被設定爲青少年到20多歲的典型的“美型角色”的設定,還是略有不同。

《千與千尋》中的白龍(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接着,在後作《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中的哈爾,其長髮和濃密的睫毛的中性臉型、修長的體型和華麗的服裝,即便按照當時日本商業動畫的標準,也無疑是一個完整的「美型角色」。

《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哈爾(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2005年該片在美國上映時,哈爾的配音演員是克里斯蒂安·貝爾,媒體還以“動畫史上最帥的男性角色”進行了報道。哈爾這一在日本後發的美型角色,隨着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在2000年代初期席捲海外市場,承擔了使得大量海外粉絲真正地認識到了「動畫中的美少年・美型角色」的職責。

例如,在英語俚語的讀者投稿型在線詞典『Urban Dictionary』中,“bishounen”(美少年)的條目是這樣定義的:“吸引女性讀者/觀衆眼球的熱門動畫/漫畫男性角色。然而,在父母(那一代)或對動畫/漫畫不感興趣的人看來,這些角色看起來像女性”,緊接着舉例,“《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哈爾。擁有美麗的長髮、女子般的面龐、華麗的服裝”(注1)。

哈爾的美麗在世界各地持久地催生着熱情的粉絲。現在,所謂的“日式動畫迷戀(anime crush)”,即不是把動、漫中的戀愛視爲“另一個世界的事”,而是“真心對動、漫角色本人動情”這一現象正在被普遍認可。因此在英語圈的互聯網文章中,常可以看到有人作證他們的第一個迷戀對象就是哈爾(注2)。

哈爾在全世界都大受歡迎,其秘密不僅僅在於他是一個“有城堡的王子”這樣的角色,還可能在於——他無論是作爲“王子”還是作爲“男子漢英雄”,都擁有一定的“笨拙”之處。

02作爲王子殿下的哈爾

哈爾作爲“美型角色”不僅僅是擁有迷人的外表,他還像《灰姑娘》中的善良魔法師兼王子一樣,是一個強大的救星,也是一位盡職盡責的男朋友。

空中散步的蘇菲和哈爾(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電影初段,主人公蘇菲因在自家同時也是工作場所的帽子店裡,因勞累過度而疲憊不堪,她對家/職場之外的社會的喧囂狂歡感到不適。當她在街上被兩名士兵糾纏而無法脫身時,哈爾突然出現,握住蘇菲的手,將她從那裡救出,並帶她一起高高飛起。

然後,他帶着蘇菲一邊向下遙望着遠在腳下的、剛剛還被圍繞的充滿壓力的日常世界,一邊在空中散步,贈予她一段如夢似幻的時光。

自從那次“空中散步”的相遇以來,哈爾便脫離了黛安娜·溫·瓊斯原著小說中「多情花心」的設定,一心一意地對蘇菲負責。從戒指到新居,從花店到秘密花園,他不斷地送給她精心挑選的禮物,高潮一刻是他留下了殺手鐗臺詞:“我找到了值得守護的東西,那就是你”,然後就爲了保護蘇菲而投身戰鬥。哈爾將這個被壓迫的少女帶到城堡,給予她所想的一切,並保護她免受外敵的侵害,看起來無疑是“完美的王子”。

然而,蘇菲並不打算將自己人生的問題寄託於突如其來的“王子”。

因爲被荒野巫婆施加了詛咒,蘇菲從18歲的少女變成了90歲的老婦,蘇菲漂泊荒地,找到哈爾的移動城堡之後,依然堅持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蘇菲搬進哈爾的城堡,是從與城堡的動力來源火焰惡魔卡西法的“交易”開始,到與城堡主人哈爾的對話來進行的:

蘇菲:“我是這座城堡的新清潔工。”

哈爾:“誰決定的?”

蘇菲:“是我自己決定的。”

這樣的對話結束了蘇菲的入住過程。

火之惡魔卡西法(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換句話說,蘇菲不是被動的被善良的魔法師兼王子般的哈爾拯救並迎入城堡的。她是主動地進入哈爾的城堡,進行談判,達成對自己有利的勞動合同,然後纔開始了在城堡中的生活。

03笨拙的模樣惹人愛

原作小說中的蘇菲被評價爲“漂亮的姑娘”、“可愛的姑娘”,被認爲是“在製作帽子和服裝方面有天賦的”。然而,在童話故事中總是會有的那種設定,即被刻意安排扮演一個刻薄無能的「長女」的角色限制了她,儘管她擁有特別優秀的素質,但周圍的人和她自己都沒有適當地評價和利用這些才能,在被詛咒變成老婦之前,她離自我實現的機會越來越遠……這就是原作中蘇菲的苦難所在。

然而,另一方面,動畫電影版本的蘇菲自己卻說,“我從來沒有什麼漂亮的地方”,她好像並沒有原作中具備的美貌和製作帽子以及魔法的特殊才能。動畫電影版本的蘇菲在觀衆看來,似乎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才能,而且還因爲詛咒而失去了年輕的外貌,只能依靠普通的家務能力來回奔走,以重新建立起自己曾一度失去的身份和歸屬地。

形成對比的是,哈爾不僅不剝奪蘇菲自主行動的機會,甚至他積極需要她的幫助,並開始展現出他的“廢柴”本性。

當蘇菲第一次進入哈爾的城堡時,哈爾展示了他能夠單手一個個打碎雞蛋並熟練地烹製出美味的培根蛋的料理技能,但與此同時,他在洗碗和打掃方面似乎完全不稱職。由於哈爾的家務能力極端不平衡,蘇菲不得不在城堡裡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清潔和洗滌工作。

打掃城堡的蘇菲(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不僅在家務方面,在與蘇菲的相處中,哈爾展現出了極端的心理脆弱和對外界威脅的膽小怕事,最終蘇菲甚至爲了保護哈爾,走到外面的社會去與王宮的強大的當權者、他的導師莎莉曼直接對抗,並進行談判。於是,原先在開頭的“空中散步”場景中暗示的“守護人的英雄”和“被保護的女主角”的關係發生了顛倒,變得流動起來。

哈爾的師傅同時也是王室統治者的莎莉曼(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在整部電影中,哈爾的角色經歷了從“萬能的魔法師”到“心理脆弱的宅宅”,再到“爲了保護家人而戰鬥的家長”,最後變成了“等待救援的可憐孩子”,這一系列的轉變,與之同步的是一連串難以理解的事件的發生和連鎖反應。

而與此相對,儘管蘇菲並沒有時間來準確地理解情況,但她嘗試着果斷地應對各種情況。面對髒兮兮的地板時,她會徹底地進行打掃;面對漫長不見頭的樓梯時,她會毫不猶豫地爬上去;在前方出現沒有什麼輔助作用的稻草人、狗和老太太(荒野女巫)時,她會首先試圖將他們帶回家。因此,蘇菲的行動主要是由“不太明白但討厭”、“嘗試性地行動”和“偶然性”這些因素組成。

從左至右分別是狗狗,哈爾的徒弟,以及迷之稻草人(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在電影的高潮,在沒有任何說明就開始的空襲混亂中,哈爾突然留下了“我有想要守護的東西,那就是你”這樣突兀的愛的宣言後,就匆匆出擊了,而蘇菲卻堅持說:“哈爾膽小也是好的!”,她不安於老老實實地接受“被守護”的立場,而是想要獨自打破事態僵局,並越發不計後果地行動起來。

蘇菲的這種行動,無意間,讓不論是荒野女巫的“詛咒”,還是哈爾給予的“庇護、服務和禮物”,抑或是來自其他的強大力量而施予蘇菲的影響,統統瓦解了。

荒野女巫(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在一切都被摧毀之後,蘇菲與變成了幾乎完全失去原本美貌和力量的怪物化的哈爾重新相遇,然後返回到已經崩壞至一塊行走的木板的移動城堡。

最後,通過蘇菲的意志,哈爾和移動城堡都被轉變成了更加理想的形態。

蘇菲在電影開頭時所面對的關於身份、家庭、工作和社會的問題,幾乎完全解決了,她甚至獲得了一個理想的伴侶和一個城堡,包括可愛聰明的孩子和愛犬。

04受到全世界粉絲歡迎的原因

對於蘇菲來說,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大團圓已經是所能期待的最好結局了。這個結局不是原作中那樣由她所擁有的“其他人所沒有的特殊才能”帶來的,也不是由“魔法師兼王子”的哈爾的力量給予的。

這是身爲普通人的蘇菲憑藉自己的判斷和意志,勇敢地行動,靠自己贏得的。

哈爾不僅擁有女性化的美麗的容貌,而且擅長料理,注重自己的外表維護,並且有怯弱膽小的一面,同時也並不試圖掩蓋這種精神上的軟弱,從上個世紀的「男子漢」的標準來看,哈爾可能是一個不太符合規範的異樣角色。

然而,哈爾的“不太男性化”,爲女主角帶來了積極影響,他不會壓制她,也不會妨礙她基於自己的主動意志行動。

另一方面,哈爾在必要時可以利用強大的魔法幫助女主角,而不會要求對方過度依賴他的照顧和關懷。

最後一個鏡頭中的哈爾和蘇菲(圖源吉卜力官方網站)

在20世紀,宮崎駿的作品主要展現爲「男孩的冒險活劇」,而與「美少年·美型角色」較爲疏遠。經過了以「女孩尋回失去之物的冒險活劇」爲主題的《千與千尋》之後,或許可以說,達成了「女孩不僅取回失去的東西,還獲得了一切可能希望得到的冒險活劇」這一成果的,就是《哈爾的移動城堡》。

在這一過程中,對於「女孩所希望的理想伴侶」是何許人也進行了探索的結果,可能就是哈爾——美麗,適度缺乏「男子氣概」,具有獻身精神但不造成妨礙也不成爲負擔。

即便電影上映已17年,哈爾仍然保持着作爲世界級別的「動畫中的美少年」「熱門動畫男性」的地位,不斷地催生着爲他“着迷”的粉絲。

這表明,製作人員可能對於「女孩所希望的理想伴侶」應當是怎樣的人有過徹底的探索,而他們的探索結果至今仍然頗有成效。

【參考資料】注1:Redsun, “bishounen,” April 11, 2006. Urban Dictionary.注2:たとえば、Petrana Radulovic, Ana Diaz, and Julia Lee, “To all the anime boys we’ve loved before,” February 14, 2021. Polygon.

*原文鏈接https://gendai.media/articles/-/81776?page=2。

—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奇蹟大陸時尚年鑑!《閃耀暖暖》官方圖集

新版加印✨中國古典繪畫珍藏鑑賞大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