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6萬人罹大腸癌 「1現象」是警訊!很多人忽略

醫師表示,大腸癌最值得注意的徵兆是排便習慣有無改變,例如本來順暢變便秘、穩定變腹瀉。(示意圖/Shutterstock +)

大腸癌已連15年居十大癌症新發人數的第一名,一年新診斷個案達1萬6,829人。醫師表示,大腸癌最值得注意的徵兆是「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本來順暢變便秘、穩定變腹瀉。醫師並表示,大腸鏡檢不是年年要做,若第一次做過的大腸鏡顯示正常,之後可3~5年後再照一次。

外科醫師鍾雲霓在其臉書表示,大腸癌頗受國人關注,但還有人忽略警訊、錯過預防時機,最值得注意的警訊爲,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順暢度、頻率的改變,也就是,原本排便順暢變便秘,或現在有便秘卻排不出來、排便穩定變腹瀉。

她表示,上述情況原因爲3種,包括腸道功能問題(便秘或腸胃炎)、痔瘡、大腸癌。其中,大腸癌引起的排便改變,是因癌細胞對腸道的刺激,使得腸道蠕動加速、造成腹瀉,且會反覆發生,並伴隨着帶黏液的出血。隨着癌腫瘤越來越大、堵住腸道,會使人從腹瀉轉變爲便秘。

她表示,此演變過程中會伴隨食慾變差、體重減輕、甚至貧血,有這些腸道症狀發生時,腫瘤細胞通常都長得很大了。

因此,民衆不要等到有症狀才就醫,要先定期做大腸相關健檢,尤其是大腸鏡,一般民衆可於50歲做人生首次大腸鏡。她表示,大腸鏡檢不須年年做,因大腸長出息肉需要6~8年,息肉轉爲惡性需要2~3年,所以若首次結果爲正常,3~5年再檢查一次就好,正常一段時間後,檢查頻率可拉長爲5~8年,即能免除大腸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