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權力真空 中美日印合縱連橫

臺大政治系副教授唐欣偉。(記者潘維庭攝)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教授董立文。(記者潘維庭攝)

中美兩強的互動、博奕與競逐,牽動國際政治秩序。學者認爲,短期內中國沒有挑戰美國的能力和意願,不過隨着大陸實力增加,雙方實力差距的確縮小,且決定雙方實力對比,要看日、俄等周邊大國的態度,此外,印度扮演的角色也漸趨重要。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9日舉行「中共十九大後外交與區域安全」研討會,臺大政治系副教授唐欣偉認爲,美國正在從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的獨霸地位向內收縮,可能留下「權力真空」,並在觀察大陸願意出多少價碼來填補這些「真空」,美國也可能讓盟友協助填補這些權力真空。

唐欣偉指出,北京當局要改進與日本、印度兩大國的關係,特別重要的是,不能讓印度徹底倒向美國陣營,北京是否能爭取到印度的友誼,將是影響未來國際體系內權力分配的關鍵。

由於日前川普亞洲行提出「印太戰略」,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指出,此戰略反映美日對印度的重視,而先前中印出現洞朗對峙,且基本摩擦不止。未來,中印將各自強化區域之間的合作關係,印太戰略也可能有利印度進一步東進;大陸則會持續佈局南亞,積極推動「一帶一路」。

至於大陸可能怎麼做?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認爲,十九大後,習近平外交方針首重「穩定周邊」,董立文歸納爲:「背靠俄國、進入中亞、穩住南亞、周旋東南亞、緩和東北亞」,最重要的自然是中美關係,因此除了二次習川會的對美2500億美元大單,也提出對美外交16字「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

董立文評估,接下來「大國外交」和「周邊外交」仍是大陸外交政策重心,且兩者高度重疊,中共是地緣政治的信奉者,周邊對中國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