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短期不會出現超級AI

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認爲,在超級AI問世前,世界上更有可能出現「貓級」或「狗級」的人工智慧。圖/美聯社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一席「五年內AI能跟人類智慧一較高下」的說法吸引市場目光,但圖靈獎得主、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則持相反看法,強調短期內不會出現超級AI。他認爲,在超級AI問世前,世界上更有可能出現「貓級」或「狗級」的人工智慧。

黃仁勳日前表示,人工智慧將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成長到「相當有競爭力」的水準,在許多腦力密集型任務上勝過人類。對此,楊立昆在Meta人工智慧研究團隊(FAIR)十週年慶祝會上提出不同看法,明顯與黃仁勳「唱反調」。

楊立昆認爲,如果人類想要訓練出一種不僅具備總結文本能力,還具備某種意義上類人的感知能力和常識的人工智慧系統,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科技行業目前對語言模型和文本資料的關注,不足以創造出研究人員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夢想的那種先進的類人人工智慧系統。

楊立昆表示,限制當前人工智慧發展速度的原因之一,在於訓練資料的來源主要侷限於文本。他說,文本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資訊來源,目前要訓練出一個現代語言模型,所需要的的文本量巨大,需要人類用2萬年才能閱讀完。

但即便用相當於兩萬年的閱讀材料來訓練一個系統,它們仍可能不明白「如果A和B相同,那麼B就和A相同」,世界上有很多非常基本的東西,AI沒法通過這種訓練來了解。

但楊立昆表達出對輝達的看好,他說,「我認識Jensen(黃仁勳),這是一場人工智慧戰爭,而他在提供武器。」楊立昆說:「如果你認爲通用人工智慧(AGI)已經流行,你就必須買更多AI系統使用的繪圖處理器(GPU),只要OpenAI等公司的研究人員繼續追求AGI,他們就需要更多輝達的計算機晶片。」

楊立昆表示,GPU仍然是人工智慧的黃金標準。不過,未來的計算機晶片可能不會被稱爲GPU,「你將有望看到新的晶片,它們不是圖形處理單元,它們只是神經深度學習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