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府節節敗退 佛教勢力也反軍政府

緬甸軍政府首領敏昂萊,他的部隊持續慘敗,聲望也持續下降。(圖/路透社)

緬甸的內戰已持續半年,軍政府在邊境地區節節敗退,使得原本親軍政府的佛教勢力也出現鬆動。上週二,一位頗有知名度的緬甸僧侶發表公開講話,要軍政府領袖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下臺,似乎有「牆倒衆人推」的預兆。

BBC報導,上緬甸著名山城彬烏倫(Pyin Oo Lwin)的一個小廣場上,幾百人聽一位名叫包哥杜(Pauk Ko Taw)的戴眼鏡的僧人演講。他主張緬甸的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應該下臺,讓他的副手梭溫(Soe Win)將軍接管政權。

與我們以爲的佛門弟子「不問俗事」不同,佛教是緬甸的國教,僧團介入政治也相當普遍,這位包哥杜是佛教徒中極端民族主義邊緣羣體的一員,該羣體迄今爲止一直堅定地支持軍政府。

緬甸僧侶包哥杜,要敏昂來快點下臺。(圖/包哥杜fb)

其實他仍然支持軍政府,只是不再力挺敏昂萊。他說:「看看(副手)梭溫的臉,那纔是真正士兵該有的面孔。敏昂萊已不行了,他應該退位,轉而擔任文職角色。」

雖然包哥杜主張軍政府自我權力交接,但這仍然是一次不尋常的批評,這可能反應軍政府與少數民族反抗聯盟的作戰中,遭受一系列慘敗,使得敏昂萊的支持團體出現猶豫。 目前尚不知包哥杜的看法,是他的個人意見。還是佛教團體的主張, 但是其他軍政府支持者也出現信心危機,他們愈來愈覺得敏昂萊無力扭轉局勢,必須下臺負責。

緬甸僧侶有着悠久的參治傳統,通常是反權威的激進主義,從1930 年代的反殖民運動,到1988 年和2007 年反對軍事統治的佛教起義,過程中許多人脫下僧袍,拿起武器作戰。

敏昂萊在 2021 年 2 月發動政變,推翻了翁山蘇姬爲首的民選政府,引發了強烈反對,民衆舉行大規模集會,要求恢復民主統治,但遭到殘酷鎮壓。而敏昂萊則是與極端民族主義的佛教團體聯合,此後一直將自己描繪成佛教捍衛者的形象,來增強自己的合法性。

官方媒體報導,這位身材矮小的獨裁者持續向寺廟贈禮與獻金,人們也看到他資助建立在首都內比都的「世界上最大的坐佛」雕像,都是明顯與佛教勢力聯合的手段。

據說一位資深僧侶西塔古西亞多(Sitagu Sayadaw)公開支持軍政府,甚至與敏昂萊一起前往俄羅斯購買武器。還有瓦塔瓦(Wathawa)僧侶在家鄉建立武裝民兵組織,以對抗那些反對軍政府的「人民防衛軍」(People's Defence Forces)。社交媒體上發佈的照片顯示,身穿番紅色袈裟的僧侶正在接受步槍射擊訓練,看上去頗有違和感。

但是,緬甸軍與少數民族反叛軍的戰鬥表現不佳,撣邦北部大片領土被「三兄弟聯盟」的反叛團體佔領,這個由三支少數民族武裝組成的聯盟,目前已控制住和中國接壤的大部分邊境地區。

今年初政府軍繼續敗退。在該國靠近孟加拉國邊境的另一側,聯盟中的三個組織之一——若開軍(Arakan Army)——已經佔領了幾個軍事基地,從而控制了欽邦和若開邦的大片地區。

BBC認爲,軍政府在撣邦北部重鎮臘戍、西部的若開邦、與泰國接壤的克耶邦都遭遇潰敗,可能會導致更大範圍的軍隊士氣渙散,並最終導致政權內部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