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出更亮麗的民生畫卷(人民論壇)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周珊珊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0日 第 04 版)

“我們牢記使命,挑燈夜戰,只爲點亮更多生命之光。”走上“委員通道”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委員說,老百姓沉甸甸的期待,讓她和團隊紮實做好基礎研究,讓新藥研發跑出加速度。

每逢全國兩會,民生話題總是備受關注。人民網開展的2024年全國兩會調查中,超600萬名網友選出十大熱詞,“就業”“醫療”“養老”“教育強國”“社區治理”等民生領域詞語位列其中。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這件大事裡,包含着每家每戶每個人的“小事”。更穩定的工作崗位、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可靠的養老保障、更有質量的學校教育……一個個民生領域的“更”,標註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關注焦點。迴應民之所盼,匯聚民意民智,共商發展大計,是這場春天的盛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生動彰顯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導激勵廣大羣衆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溫度是關鍵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脫貧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長8.4%,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給,惠及上千萬家庭……2023年成績單上一個個數字背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施工圖上一個個民生指標,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責任擔當。“如今集體資產超過10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500萬元”“去年新建、改擴建學校20所,新增學位9680個,還要不斷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委員捎來了當地發展的好消息,也思考着新一年的新打算。今天的中國,人民羣衆得實惠,人民生活在改善,人民權益有保障,彰顯着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價值追求。

說一千,道一萬,如何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至爲關鍵。縱覽代表委員事關民生的議案、建議和提案,都來自履職盡責的調研、專業深入的思考,一頭連着百姓冷暖,一頭連着社會發展。代表委員奔走在人民羣衆中間,把羣衆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轉化爲意見建議,讓政策決策更加科學民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出不少“民生紅包”,從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到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從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到提高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水平……一項項具體的任務書、施工圖和政策清單明確了努力方向,想方設法補短板,鍥而不捨抓落實,就能描繪出更亮麗的民生畫卷。

安徽省亳州市全民健身指導中心主任陳靜代表常和“一老一小”打交道,走訪調研的筆記寫了厚厚一大本:“在基層更能感受到我們的民生保障水平在穩步提高,也更能體會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增強“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就一定能團結帶領廣大羣衆不斷創造有勁頭、有盼頭、有奔頭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