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政 兩岸前景構成挑戰 美國要加把勁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專家走訪東亞各國,提出政策建言。圖爲專家團在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與處長梅健華(左三)合影。(取材自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網站)

在《臺灣關係法》實施紀念日前夕,具「二軌」性質的美國專家訪問團提出研究報告,對民進黨執政後的兩岸關係表達憂心,同時建議美國催促民進黨與北京當局珍惜過去8年的兩岸進展,達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協議。

美國總統卡特在1979年4月10日簽署《臺灣關係法》,迄今屆滿37年。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發表報告,由NCAFP資深副會長、亞太計劃主持人札戈利亞(Donald Zagoria)具名,題爲《建立東亞區域秩序》。報告指出,美國在東亞「面臨5大複雜議題,需要妥善處理」,其中之一是臺海,「這是根本的長期挑戰」。報告說,儘管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兩岸關係戲劇性的改善,但民進黨勝選,加上臺灣的民意氛圍,「對兩岸關係形成複雜挑戰」。報告總結指出,兩岸過去數年得以改善關係,是以「九二共識」爲基礎,但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因此除非民進黨與中國大陸能達成新的、相互接受的方案,否則兩岸可能出現緊張情勢。

所謂「民意氛圍」,報告說,在臺灣,認同自己是「臺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日多,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日減,但「大陸不會放棄(統一)這個長期以來的基本目標」。

報告說,馬英九任內,兩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和平與合作時期」;但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而是強調「維持現狀」。如今蔡面臨的是「或則找出法子處理大陸的要求,或則臺海關係可能出現危機」。

報告指出,美國要持續堅定的告訴北京與臺北,「有關兩岸關係,我們的主要利益在於維持兩岸和平與穩定」;同時美國應該催促民進黨與北京當局達成協議,這種協議要「尊重兩岸關係的既有架構,此一架構是北京與國民黨在過去8年構建的」。

關於民進黨主張的「南向」政策,報告說,早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就推動「南向」,但企業重新佈局面臨諸多考驗,不是低工資就足以吸引投資,因此企業家普遍認爲「這個策略很難實施」。

報告指出,蔡英文在選前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見面,日後臺灣或可與日本建立某種非正式的戰略伙伴關係,協助臺灣與大陸區隔開來。報告說,安倍是大右派,非常支持臺獨,這一派日本人主張全力「防止中國最終握有臺灣」。

報告指出,東亞另外4個複雜議題分別是:中國大陸與日本關係;韓日關係;北韓核武;以及「最重要的,美中關係」。

札戈利亞等人在去年10月13日至27日訪問了臺灣、日本、南韓及中國大陸。在臺期間拜會了馬總統、主要政黨領袖、智庫專家、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梅健華等人。訪問團成員包括前美國駐北京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李維亞( Evans J.R. Revere)、智庫「海軍分析中心」資深研究員麥德偉(Michael McDevitt, 退役海軍將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