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程亞文:美國對陸經貿遏壓正重創全球化

名家觀點》程亞文:美國對陸經貿遏壓正重創全球化。(示意圖/shutterstock)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程亞文29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在給中美乃至更多國家企業正常營運、高科技和半導體行業發展、國際貿易體系和規則以及國際法等層面帶來破壞性影響的同時,美國單方面挑起對華貿易戰同時,還在向「去全球化」逆流火上澆油。對華經貿遏壓終究徒勞無功。

程亞文表示,從以往來看,美國在全球的優勢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產業優勢,尤其是實體經濟的優勢地位;二是科技優勢,即在全球科技發展中的引領地位;三是美元和軍事霸權。從19世紀晚期到整個20世紀,美國一直是工業化國家中人口數量最多、市場容量最大的國家,這是美國長期在產業上佔有最大和最重分量、在科技上領先和保持貨幣霸權的前提。

這個前提現在正逐漸消失。正如義大利學者喬萬尼.阿里吉所說,資本主義的擴張在將生產和貿易全球化的進程中,也會在「中心地帶」再造生產、貿易甚至金融中心,從而形成「新體制」與「舊體制」並存,並由此出現合作與競爭的紛擾。進入新世紀以來,隨着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羣體性崛起,美國作爲工業化國家中最大市場的歷史正在成爲翻過去的一頁。而中國以四倍於美國還不止的人口數量,已經成爲工業化國家中新的最大市場,從而也爲其科技崛起和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頗爲厚實的基礎。

程亞文稱,在其他條件沒有太大差別的情況下,市場規模往往會決定技術積累的深度和貨幣的擴展能力。也因於此,無論已成過去的川普政府,還是當前的拜登政府,在大力推動美國內政外交的調整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現實感是要在追求「有爲」中清晰感知不可爲之處,如果一味以20世紀的榮耀作爲參照,不僅徒勞無功,而且還會給自身乃至世界帶來災難。在可見的未來,美國因其往日的深厚積累和發展慣性,仍會在科技和金融領域保持相對其他國家的優勢,但其他國家與其差距也將不斷縮小。

程亞文認爲,按理說,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會鞏固全球化初始時刻在權力資源上佔據優勢方的優勢地位,或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說的那樣,會進一步拉大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差距、加劇開發中國家的困境。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一些原先處於弱勢地位的「新興經濟體」藉勢而起,不僅改寫了以往的全球經濟版圖,對國際全球政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些國家在新的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機制下,話語權也在顯著上升,在不少時候甚至能夠左右國際進程。這在很大程度上稀釋了以往國際秩序中的等級、改變了以往國際體系中的權力結構,突出表現是七國集團日趨式微、世界各國對美國的領導能力也提出越來越大質疑。

此前,川普政府大聲對全球主義和全球治理說「不」,並一再申言「美國優先」;當前的拜登政府竭力構造以美國爲中心的「小圈子」。這向人們提出以下問題:美西方國家在多大程度上真能接受一個「主權國家一律平等」世界的出現?

程亞文強調,對中國發動貿易戰5年之後,華盛頓非但沒有任何反省,反而試圖將對華圍堵遏壓擴大化。美方這種做法已經導致地緣政治和經濟的陣營化,導致包括美國自身在內衆多國家利益受損。而從更長的歷史視距來看,美國當下的所作所爲也正在對全球化造成重創。美國對「共同而平等」世界的不適應,暴露了當今世界究竟在面臨什麼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