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王簫軻:韓國向美日傾斜的外交政策能走多遠

名家觀點》王簫軻:韓國向美日傾斜的外交政策能走多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副教授,吉林大學朝鮮韓國研究所副所長1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尹錫悅政府以加強韓美同盟和韓美日合作爲主的外交政策,在其就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面臨困境,韓國向美日傾斜的外交政策能走多遠?

王簫軻表示,在韓國的政治體制中,以總統爲核心的行政部門在外交、安全事務上擁有較大主導權,但朝野黨派的協商、經濟界和其他社會意見的參與也對政策出臺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隨着朝鮮半島局勢的持續緊張,韓國對來自北韓的「威脅」日益敏感。每次北韓進行核子試驗或飛彈試驗,韓國都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作出反應,總統和國家安保室長、國防部長官、外交部長官等少數幾個閣僚就成爲主要決策者。在短時間內作出決策的依據,大多主要是過去曾經使用過的政策方案,保守派執政會參考過去保守政府的政策,進步派執政就會參考過去進步政府的政策。而且,韓國政府的構成歷來具有相對明顯的繼承性,文在寅政府大量啓用盧武鉉時期的政府人員,尹錫悅政府的重要成員則大都曾在李明博、朴槿惠政府任職,這爲其進行慣性決策提供了便利。

與此同時,韓國社會的分裂和政黨間的對立越發嚴重,政黨內部的派系之爭也更加明顯,寬容的政治協商氛圍幾乎不復存在。2020年,韓國年度成語「我是他非」就直觀地反映了這種情況。

王簫軻稱,俄烏衝突爆發後,韓國外交決策不僅面臨着朝鮮半島局勢不斷惡化的外部環境,還被國內濃厚的意識形態氛圍所籠罩。俄烏衝突被不少韓國輿論塑造成「威權主義陣營VS民主主義陣營」,強化與美國、日本等所謂「民主國家」的合作成爲一些韓國政治精英的政治正確。在這種情況下,尋求發展更均衡外交關係的理性聲音被壓制,尹錫悅政府內部穩健派的主張也逐漸被邊緣化。在對日政策上,以金聖翰爲代表的穩健派認爲改善韓日關係雖然重要,但不應過於倉促;而激進派則將對日關係改善視爲一種「決斷」並執意快速推進,後者顯然更受總統器重。

王簫軻分析,尹錫悅在就任後的近一年時間裡,堅持推進向美日傾斜的外交政策。然而,這種外交決策機制實際是將小圈子的偏好凌駕於國家整體利益之上,外交決策缺乏充分論證,這在韓國也引起「外交私有化」的批評。韓國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這種現象不僅正在侵蝕韓國外交的制度理性,也很難達成韓國既定的政策目標、實現韓國的國家利益。

而且,韓國社會並不會因爲韓日關係的一時「改善」就徹底撫平歷史的傷痕,朝野矛盾將被進一步激化,政治對立會變得更加嚴重,執政黨內部的派系之爭也會進一步白熱化。在國際上,韓國對美日外交取得的成果似乎也值得商榷。強化韓美日安全合作帶來的安全收益難免不會被北韓的「超強硬對強硬」抵消,由此可能誘發的地區安全局勢動盪更會對韓國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王簫軻強調,即便是在經濟領域,韓日產業結構的同質化,導致兩國間經濟合作難以出現大的突破。而拜登式的「美國優先」看重的也是韓國對美國的「輸血」功能以及在中美競爭中的「助陣」作用,對韓國更多是口惠而實不至。但即便如此,在「小圈子」思維的主導下,尹錫悅本月底出訪美國所進行的各項議程很可能也將作出「決斷」式的讓步,韓國當前的外交困境或將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