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中美競逐 區域聯盟崛起 世界進入戰國時代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表示,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是聚焦在中美兩國的對峙與衝突上。(示意圖,達志影像)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表示,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是聚焦在中美兩國的對峙與衝突上,但他呼籲應該思考一些區域性的聯盟是否可能因此形成,從而世界進入一個戰國時代,以及大國對於這些地區性強國及區域性聯盟的爭奪,將會是未來國際政治的重要內容。

孫立平指出,11月12日,土耳其、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亞塞拜然等六國領導人,在伊斯坦堡宣佈「突厥語國家委員會」改名爲「突厥國家組織」。這意味着,一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被邊緣化的中亞地區,將以一個統一的形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他認爲,中亞,位於亞洲大陸的深處。在一個海權的時代,中亞似乎日益失去其重要性,成爲一個邊緣性的存在。但土耳其和中亞五國的這個舉動,卻有着遠超出地區含義的耐人尋味之處。

他表示,就現實世界中的分量來說,中亞五國似乎無足輕重,但其與世界上幾個重要的國家卻有着微妙而重要的關係。尤其與土耳其、俄羅斯、伊朗這幾個地區大國有着複雜的歷史糾葛。

比如,在土耳其眼裡,中亞人種是突厥人後裔,與他們有淵源,自然想做突厥語系國家的「老大」;與俄羅斯的關係就更是直接。在蘇聯時期,中亞五國就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中亞與伊朗的關係更是源遠流長。有人認爲,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本是雅利安人的故鄉。

孫立平還引用《後疫情時代:大重構》書中觀點稱,中美兩國都會在這場新冠疫情危機中受到極大削弱。「無論是中國創造的世界格局,還是美國重新領導的世界秩序,都難以從廢墟中重新崛起。實際上,中美兩國的內外實力均將受到削弱。」

孫立平呼籲,在討論中美衝突的同時,要去思考,逆全球化的過程,加上疫情的衝擊,世界會進入一個多極化、多中心的時代?其次,在世界越來越缺少確定性和安全性的環境下,邊緣性國家的抱團自保將會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未來全球地緣政治的大勢,區域性主導權的爭奪會不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未來世界有沒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戰國時代。大國對於這些地區性強國及區域性聯盟的爭奪,將會是未來國際政治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