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香第三代曝光!不做醬油搞綠電「成功咬蘋果」 一句話說服家族長輩

圖、文/鏡週刊

在臺成立75年的老字號醬油萬家香,順利跨足綠能產業。去年8月,萬家香旗下太陽電廠美商蘋果(Apple)簽署再生能源計劃案,成爲臺灣第一個與蘋果簽署太陽能售電合約業者

▲萬家香第三代吳如森帶領公司跨足太陽能市場,還吸引蘋果來臺合作。(圖/鏡週刊提供,下同)

成立於1945年的萬家香,由吳文華創立,一句「一家烤肉萬家香」的經典廣告臺詞深植人心外,更靠着不斷產品差異化,穩穩拿下3成市佔率,成爲臺灣醬油第一品牌,每年營收約20億元,爲讓老字號有新氣象,6年前在第三代主導下,開始跨足太陽能市場。

「一聽到我們(萬家香)做太陽能,可能會覺得很跳Tone,其實跟做醬油一樣,都是靠太陽在吃飯!」從小就跟醬油爲伍的吳如森笑着說。

不只蓋太陽能電廠,去年萬家香還因投資綠電,成了美商蘋果的合作伙伴而上了新聞。隨着減碳成全球趨勢,包括蘋果、Google等科技大咖紛紛加入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訂出2025年達到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

科技大廠承諾使用再生能源,造就綠電交易制度崛起。「目前企業購買綠電有3個管道,第1種是透過交易平臺購買再生能源憑證;第2種是向再生能源業者購買綠電並取得憑證;第3種則是自建太陽能光電板,自行發電。萬家香跟蘋果之間的交易就是屬於第1種。」業內人士分析。

原來,專門幫忙媒合再生能源憑證的國際綠電組織—資源解決方案中心(CRS)這幾年將再生能源憑證系統Green-e推廣到亞洲市場,在CRS牽線下,萬家香與蘋果搭上線,雙方談了18個月,去年8月簽署再生能源計劃案,決定共同開發太陽能電廠,地點就選在萬家香新落成的屏東農科廠,相關設備已在去年底架設完畢。

採訪當天,吳如森特別帶着本刊到現場一探究竟,佔地一1.5萬坪的醬油廠屋頂上鋪上了滿滿的太陽能板,行走在烈日下,讓人汗水直流,只見吳如森一邊拭汗、一邊捲起袖子說:「屏東一年有300天是晴天,每日平均日照可達3個多小時,很適合發展太陽能,像我們的廠區,一年發電量可達100萬至200萬瓩。」

但話才說完,吳如森擔心自己說溜嘴,馬上轉頭問幕僚:「這個能說嗎?」原來礙於保密條款,與蘋果合作細節無法公開,「我們的手腳被綁住,什麼都不能講。」吳如森兩手一攤,顯得有點無奈。

萬家香近期跨足太陽能市場,去年還因爲成了美商蘋果的合作伙伴而上新聞,爲什麼做醬油的會去搞綠電,引發外界好奇。

成立於1945年的萬家香,由吳文華創立,一句「一家烤肉萬家香」的經典廣告臺詞深植人心外,更靠着不斷產品差異化,穩穩拿下3成市佔率,成爲臺灣醬油第一品牌,每年營收約20億元,爲讓老字號有新氣象,6年前在第三代主導下,開始跨足太陽能市場。「一聽到我們(萬家香)做太陽能,可能會覺得很跳Tone,其實跟做醬油一樣,都是靠太陽在吃飯!」從小就跟醬油爲伍的吳如森笑着說。

老牌醬油廠做起太陽能生意,外界都很好奇,爲問到當初爲何會跨業投資,吳如森侃侃而談:「2013年,我看到日本福島核災後,當地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因此赴日轉做太陽能開發商,隔年家族成員也一起投資。」1975年出生的他,高中就赴美唸書,研究所畢業後自行創業,曾自創二手車交易平臺,也做教科書出版,7年前從福島核災看到了綠電的機會。

吳如森回憶,6年前萬家香曾舉辦了一場家族會議,他主動提出發展太陽能的計劃。「當時父執輩們有很多質疑:『你不會講日文,也沒有相關經驗,可行嗎?』但討論後發現,萬家香做醬油強調純釀造,就是追求保護環境、對人體無害,太陽能也是乾淨能源,爲什麼不做?」最後成功獲得家族支持投資。

爲了學經驗,初期吳如森先從日本發展,但身爲門外漢處處碰壁,「一開始繳了很多學費,尤其前期土地的整合與開發最容易出問題,我連地主合約公證都會去。還好運氣不錯,第1個案子就賺了100萬美元(約新臺幣3,000萬元),讓長輩們放心不少。」

2016年,吳如森返臺成立「恆利能源」,招牌上寫着「W energy」,其中W就代表萬家香吳家,除了家族成員投資外,萬家香也入股30%。靠着蓋電廠出售、賣綠電憑證與電費收入,去年營收達3億至4億元,目前吳如森旗下已有10多個電廠,開發中的約有20多個。

對於太陽能產業頻頻傳出產能過剩,甚至清算、倒閉等負面消息。吳如森覺得大家都誤解了。「太陽能產業鏈很長,我們電廠屬於末端業者,蓋好可以賣電給電力公司,像我們跟臺電簽約,現行的躉購制度(FIT)以固定費率保證收購20年,就如同包租公,只要設備建好沒損壞,太陽出來我就在收錢。」吳如森細心說明自己的商業模式,其實是穩賺的,而這也是萬家香願意投資的原因。

更多鏡週刊報導【萬家香攻綠電4】第三代少東不接班 全因萬家香吳家有超強DNA【萬家香攻綠電5】75年老牌醬油賣全球40國 連麥當勞、雀巢都是客戶【萬家香攻綠電1】蘋果來臺買綠電 找上本土老牌醬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