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新材料賽道的創業邏輯與避坑指南

(原標題:萬億新材料賽道的創業邏輯與避坑指南)

近日,躍爲資本LEAP TALK新材料系列首期活動在北京舉行。

本次活動邀請了優秀企業代表、頭部券商機構代表、產業投資機構代表、新材料投資機構代表、孵化機構等新材料產業的優秀參與方進行深度分享,旨在從早期孵化、成長期企業發展、後期企業上市政策及二級市場表現等多個角度,探討新材料這個萬億級賽道的創業邏輯、風險挑戰及應對之道。

在4個小時深度閉門分享中,嘉賓們重點探討了以下問題:

01.中國是否具備新材料巨頭成長的土壤

02.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的底層驅動來自哪裡

03.長週期的新材料產業到底應該怎麼投

04.新材料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壘

05.新材料企業第二增長曲線的發展戰略如何設計

06.新材料企業IPO審覈動態、政策解讀及規範建議

以下是本場活動的精華總結,以饗讀者。

01、新材料是高端製造的核心命脈,中國具備優秀新材料企業的培育土壤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新材料也是高端製造的核心命脈,其本身具備高度的產業戰略性,這是躍爲資本堅定看好新材料產業的原因之一。從新材料企業的發展規律來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需要跨越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等關鍵鴻溝,每一次都是驚險一躍。

躍爲資本管理合夥人任明敏稱,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看到新材料的產業規模穩健增長,具備十萬億級的發展潛力。從資本市場來看,一級市場新材料企業融資事件和二級市場IPO數量在持續走高。從創新要素來看,中國的人才、技術、產業和資金等創新要素相對完整。中國在材料領域科技人才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新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超60個、領先公司的技術研發投入也在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半導體、軍工航天等下游產業需求持續帶動,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爲新材料企業發展提供全週期的支持。

躍爲資本作爲一家科技產業投行對新材料產業的長期成長充滿信心,也堅信中國的創新土壤能夠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材料企業。希望通過此次LEAP TALK與各方一起推動建設“分享、合作、共贏”的新材料創新生態,爲中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02、互聯網投資邏輯在新材料領域失靈了

新材料產業不能用原有“熱點和風口”的邏輯去做投資,不僅不適用材料產業,還有可能導致材料產業過度的被關注、被收割、被洗牌,導致投入、投資、投產的巨大浪費,最後變成一鬨而散、一地雞毛。

埃米空間合夥人袁徵表示,材料產業“三高三長”(高投入/高難度/高門檻;長研發週期/長驗證週期/長應用週期)的特點使得投資機構不能再用互聯網思維投資新材料。材料從研發到應用通常要有20年以上的時間,投資機構難以全週期地陪伴,需要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切入時機,並耐得住“長週期”和“低收益”的寂寞。

袁徵認爲,新材料產業的外部資本環境需要“安靜”,過度的機會主義會破壞原有產業發展的節奏,不管是材料企業本身還是投資機構都要學會順勢而爲而不能單純地隨波逐流。材料產業各細分賽道普遍具有天花板不高、應用分散且門檻高的特點,降低高投資風險的方式包含理解市場規則、進行產業洞察等,這就需要投資者更加深入產業而不能停留在表面 。

03、作爲A股上市大戶的新材料,其底層驅動是什麼?

「如果把傳統化工材料和新興領域材料裡的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高端製造材料、生物合成材料等等都加上的話,新材料產業是 A股上市公司裡面的主要板塊。」中金公司新材料行業組負責人方巍分析了產業的巨大前景。

我國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的底層驅動主要來自於以下三點:

- 半導體及信息技術、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產業的國際轉移與國內產業升級

- 以石墨烯、碳納米管、鈣鈦礦等爲代表的新興前沿材料的應用開拓了全新的增量市場

- 《中國製造2025》《十四五規劃》 等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推動

由此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由2010年的6,500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6.8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21.6%。根據工信部預測,“十四五”期末新材料產業規模將達到10萬億,規劃時期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3.5%。傳統化工材料市場存在供需關係變化帶來的“週期性波動”問題,“高耗能、高排放” 企業、“高污染、高環境風險”企業在申報A股時也會面臨較大的監管壓力。

而新興領域材料行業,鋰電材料、光伏材料、芯片材料、5G通信材料與顯示材料、生物基材料等多個應用領域都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04、新材料IPO依然備受青睞,但新增受理放緩、在審IPO撤否數量飆升

“目前企業IPO在階段性收緊,從數據來看,2023年初至今,共有273家公司通過IPO實現上市,融資總額爲3305.28億元,募集資金總額同比減少35.10%。”申萬宏源廣東投行部聯席負責人張曉表示,目前資本市場IPO審覈趨嚴,從真實過會率來看,2023年1月-10月整體IPO真實過會率僅55%。

聚焦到新材料領域內IPO情況,今年新材料相關企業有36家上市成功,同比減少12.20%,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是56億,最近一年報告期的平均利潤是在2.3億,中位數是9300萬,平均市盈率是38倍。目前仍有123家新材料企業在排隊中。

張曉指出,新材料行業在IPO時依然較受青睞。但是新材料行業2022年IPO終止企業19家,2023年截至11月IPO終止企業26家,終止數量增加36.84%,這就需要新材料企業提前做好規範跟相關動作,纔會有比較好的審覈結果。

「核心技術及市場競爭力、知識產權及專利、產能過剩、環保資質與安全生產、產品經銷、外協加工等,是新材料IPO審覈關注重點。」張曉稱,證券化成敗的關鍵,實際上是技術先進性、利潤體量、規範性、估值多個因素的綜合博弈。而對於企業家們來說,決心、耐心、平常心都很重要。

05、一家高壁壘的新材料企業是怎麼煉成的

「汽車是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所有應用領域裡,唯一有機會做到壟斷地位的。即使不是壟斷,至少是一個寡頭壟斷。」

中國恆瑞(HRC)首席財務官葛逸宏回顧九年前創業初衷時指出,隨着汽車工業高端化、電動化、商用大飛機的發展,下游行業對碳纖維需求的不斷增長是非常確定的,市場規模達數百億美金,選擇從汽車、飛機等應用場景切入雖然難度更大,但市場前景更廣、也更容易建立自己的絕對壁壘。

葛逸宏介紹,碳纖維複合材料作爲關鍵戰略材料,有着新材料產業共通的特點:重研發、重資產、長週期等,這樣的高門檻使得具備工程化能力並實現規模效應的碳纖維復材平臺型企業極度稀缺。

如今,中國恆瑞(HRC)擁有全球領先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平臺,佔據了中國汽車碳纖維零部件市場最大的份額。「必須要堅持,沒有跳步驟的可能性,不然根本等不到形成產出的那天。一旦熬過去,就成爲高壁壘。」葛逸宏感慨,足夠專業的團隊、選對方向和戰略、耐心堅持,三者缺一不可。

06、“雙輪驅動,全球佈局” 戰略推動第二增長曲線

隨着業務發展及市場環境變化,不斷調整戰略方向謀求更大發展,是許多新材料企業的必經之路。

慕成防火董事長兼總裁慕雷表示,高端防火材料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被龐貝捷、阿克蘇諾貝爾、佐敦等國外巨頭壟斷。慕成作爲防火塗料產業13年的老兵堅持“對標國際、進口取代”,自主研發的高端防火塗料不僅實現了國產化替代,同時也成爲全亞洲唯一通過國際UL認證的防火材料,爲國際業務拿下准入門檻。

「慕成防火的產品目前主要應用於石油石化行業,隨着2019年標準升級,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高端產品的需求釋放、滲透率提升,持續增長的訂單支撐企業也步入高速增長的成長期。」

新材料企業在穩住主營業務基本盤之後,必須從產品研發、認證、市場開拓等方面提前佈局新業務、新增長極。

慕雷指出,新業務的拓展主要有三個維度:

- 行業應用上,除了石化行業,橫向拓展軍工、海洋工程、新能源、核電等領域。

- 品類上,除了防火材料,基於高度的產業協同性,佈局重防腐材料。

07、一塊玻璃裡的千億市場

新能源產業中的新材料應用不止碳纖維,深耕液晶調光領域的唯酷光電同樣看到了新能源汽車智能玻璃應用場景廣闊的市場空間。

唯酷光電融資負責人介紹,據初步測算,隨着新能源車的普及以及滲透率提升,每年液晶變光膜的銷售規模在百億級別。疊加房屋建築、智能穿戴、手寫板等應用場景,液晶膜賦能玻璃,實現智能變光、智能變色、智能交互等功能的調光領域完全有機會誕生千億市值公司。穿戴方面,未來VR眼鏡和XR眼鏡領域將有絕對剛性和現象級的機會,與可調光墨鏡和滑雪鏡齊頭並進,將帶來巨大市場潛力。

但變光效果差、生產成本高依然是擺在市場上衆多玩家面前的兩大難題。爲此,唯酷光電用5年的時間,自研配方、攻克工藝和設備,打造了全球第一條大尺寸CCS液晶量產線。配合兩輪融資,今年也成爲唯酷產業化的元年,在汽車、可穿戴等領域實現里程碑式發展,成爲引領全球調光市場的領先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