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樹悲歌 家人遠地勤澆水 移植求生仍遭砍

市議員張耀中、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黃守達在議會質詢時,先播放《思慕的人》歌曲,娓娓道來廣昌公園木棉樹的故事。(張耀中提供/盧金足臺中傳真)

市議員張耀中、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黃守達質詢時先播放《思慕的人》歌曲,娓娓道來廣昌公園木棉樹的故事。(張耀中提供/盧金足臺中傳真)

臺中市南屯區一棵50歲的木棉樹,是當年一名15歲女孩種下的樹,但因土地開發移植到西屯區,不料又因要蓋活動中心,被以樹木中空砍除,老樹家人今年春天還遠道南屯提水到西屯澆水,樹木專家說,老樹中空是樹木自我調節,保護老樹生命不是已死亡,建設局長陳大田說,「遺憾與不捨,會再細膩一點」。

西屯區廣昌公園有一棵逾50年木棉樹,因西屯區公所因港尾裡活動中心興建工程提報移植,經市府建設局「景觀及植栽委員會」審查通過,市議員張耀中20日抨擊,這棵木棉樹是半世紀前當年一名女孩種下的樹。

但因土地開發被皮 象徵的意義不是任憑專家單純審查結果就可以移植的,樹的背後是一段象徵都市重劃時努力保存老樹與文化資產的過程。

市議員張耀中、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黃守達在議會質詢時,先播放《思慕的人》歌曲,娓娓道來廣昌公園木棉樹的故事。

木棉樹在1969年由南屯永定厝簡家在三合院前種下,2010年因市府開闢單元三重劃,爲了保留兒時記憶,2012年9月該樹落腳西屯區廣昌公園新生,雖然不在原本生長的地方繼續活着,種下那棵樹的一家人,依然常常去廣昌公園幫樹澆水,在樹下乘涼想着兒時的生活記憶。

2020年臺中市港尾裡活動中心興建工程提報移植,經過三次審查會議,沒有人關心被提報移植的樹是怎麼來的,是公園原生的?還是異地新生的?當然這棵木棉的結局就是「被審查通過」,在2021的7月下旬施工廠商進場移除,現場只留下一堆小木屑。

張耀中說,一棵樹的移植或移除對市府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居住在臺中生活的市民來說,那棵樹可能回家的一個指引,代表家要到了,或者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在審查時有人追蹤這棵樹是從哪裡來,也許今天可以多爲臺中留下這棵木棉樹。

市府有做後續追蹤多是用抽驗的,但抽驗機制也不完備,樹被移到哪裡,建設局表示會定期追蹤,但拿什麼標準來做檢核?而移植的樹還活着嗎?沒人知道也沒人在意,缺樹再補就好。

謝志忠強調,移植樹木需要透過市府設置景觀及植栽委員會委員會同意,但三次會議記錄,沒有局長親自主持,並未瞭解前因後果,輕率決議移除,這簡直是便宜行事,建設局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步,需要多用心,好好省思。

陳大田表示,南屯這棵木棉樹,因經歷第三期自辦重劃區必須遭移植,而後於今年死亡一事,經查該木棉樹經過樹木健診有中空腐朽狀況,因此予以移除。

針對此次事件,建設局感到相當遺憾及惋惜,爲避免再有類似情事發生,日後相關移植案件,研議將樹木背景資料調查納入移植計劃書檢核要項內,經審查同意移植除案件,由申請單位依保固切結書執行後續養護工作。

建設局強調,將建立相關機制列冊追蹤移植情形,並不定期派員巡查確認後續生長狀況。若有發現生長不良或枯病狀況,通知申請單位儘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