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聚餐諾羅大爆發 氣溶膠式傳播餐廳「這1處」藏雷

母親節聚餐諾羅大爆發,氣溶膠式傳播餐廳「這1處」藏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諾羅病毒傳播模式爲氣溶膠式傳染,標準處理流程就是馬桶、垃圾桶隨時加蓋,病人濊物完整覆蓋後再加噴漂白水消毒。(馮惠宜攝)

值母親節聚餐旺季到來,近日諾羅大爆發,更在全臺各地引爆多起羣聚腹瀉,感染科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餐廳爆發諾羅傳染,不能只聚焦員工、廚工飛沫感染、生熟食交叉污染,嘔吐物或糞便處理不當造成氣溶膠傳播也很可怕,標準處理流程就是馬桶、垃圾桶隨時加蓋,濊物完整覆蓋後再加噴漂白水消毒。

依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顯示,臺中市上週(4月21日至27日)腹瀉門診就診達1萬4379人次,急診就診837人次。衛福部臺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莉瑋指出,近期雖然氣候回溫,急性腸胃炎的病患仍然充滿整個急診診間,醫師跟臨牀牀症狀與疾管局公告流行病菌推論大多爲諾羅病毒感染。

自北市爆發寶林茶室中毒案以來,全臺陸續出現多起食物中毒案,其中不乏知名餐廳中鏢,還有多起指向諾羅肇禍;對此王任賢指出,諾羅病毒感染個案或聚集事件很少能從食材中取得直接證據,但很難排除餐廳管理出現疏失。

他指出,諾羅是人畜共通疾病,另一種感染的模式,是感染動物的糞便污染水源及環境,造成生鮮食材污染,如洗不乾淨,又在備膳時生、熟食交叉污染,也會造成食物污染及人員感染。

另,諾羅病毒以糞口傳染爲主,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值得注意的是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因此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王任賢說,過去經驗顯示,爆發諾羅腹瀉感染的餐廳,多爲經掃除糞便或嘔吐物時霧化產生氣溶膠造成感染,標準作業流程應是馬桶、垃圾桶隨時加蓋,且嘔吐物應覆蓋完整後噴漂白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