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泡泡大?2020房企合銷比排行榜

號外 王文華

去年,在房企財報基礎上,本站財經發布業內首份《2019內房合銷排行榜》,通過計算合銷比(合約銷售額/實際營收),觀察房企的規模擴張及盈利能力情況,刺破房企銷售泡沫。合銷比排名靠前的房企,意味着其實際營收水平越低、對合同銷售等套路的依賴越大。

今年,本站財經再次推出《2020內房股合銷比排行榜》,跟蹤對比30家銷售額超千億的上市房企的變化趨勢

流水榜單鐵打濱江

2019年,在本站統計的合銷比榜單上,濱江集團以4.49倍的數值位列榜首。2020年,濱江集團以合銷比4.77,再次位列第一。2020年,濱江集團的合同銷售額爲1363.6億元,相比2019年合同銷售額1120.6億元,增幅21.7%,值得注意的是,在濱江集團公開的《2021年跟蹤評級報告》中,濱江集團的權益銷售金額爲700億元,權益金額銷售佔合同銷售金額的比例由2019年37.73%上升至51.33%。

合同銷售金額特別是權益銷售金額都有較大增長,但濱江集團的營收增幅卻相對不高,2020年濱江集團的營收爲285.9億元,相比於2019年的249.5億元,增幅爲14.6%。

與榜單“釘子戶”濱江命運相似的還有正榮地產。2020年,正榮集地產以3.93的合銷比數值居於榜單第三名,合同銷售金額爲1419億元,營收爲361.26億元。2019年,正榮地產的合銷比爲4.01倍,位列榜單第二位。按照正榮地產對外公佈的2020年權益銷售比例爲55%計算,正榮地產的權益銷售額爲780.5億元。相比於2018和2019年權益銷售佔比僅三成左右,2020年,正榮地產的權益銷售有了大幅提升,但營收較2019年僅增長了11%。

此外,榜單顯示,綠城中國由2019年的第8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2位,合銷比值由2019年的3.27倍上升至2020年的4.4倍。究其原因發現,2020年,綠城中國實現合同銷售額2892億元,同比增長43%,營收657.8億元,同比增長6.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綠城中國的股東核心利潤從2019年43.36億元下降到39.93億元;毛利爲155.73億元,同比微降0.4%;毛利率爲23.7%,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

綠城中國方面表示,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受到政策性限價影響,多數項目未能體現品牌溢價;同時,具備土地紅利的項目減少,行業整體盈利水平也在下降。

綠城中國盈利能力遭質疑並非首次。去年業績會上,小股東曾指出綠城中國“業績爆雷”,盈利能力不足,2017年至2019年連續大額減值計提,損害股東利益。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亞東投資者致歉,並表示“不認可”爆雷的說法,他認爲“市場上覺着有差距,只可能是信息不對稱”。

數據顯示,2017-2019年,綠城中國分別減值計提9.79億元、17.35億元、13.76億元,2020年這一數據爲13.34億元,四年共減值計提54.23億元。

恆碧綠連續兩年墊底

榜單顯示,中國恆大碧桂園綠地控股連續兩年排名墊底,但在數值上,中國恆大和碧桂園有所上升。2020年,中國恆大和碧桂園的合銷比分別爲1.43和1.23;2019年,對應的數值分別爲1.25和1.13。

2020年,中國恆大的合同銷售額爲7232億元,營收爲5072億元,2019年的合同銷售額爲6010億元,營收爲4775.6億元,合同銷售額增幅爲20.3%,營收增幅爲6.2%。也就是說,合同銷售額增長的幅度高於營收的增長幅度,導致合銷比數值上升。

碧桂園的營收出現下滑。2020年,碧桂園的合同銷售額爲5706.6億元,營收爲4628.6億元,2019年,合同銷售額爲5522億元,營收爲4859.1億元,合同銷售額增幅爲3.3%,營收增幅爲-4.7%。這意味着,儘管碧桂園2020年的合同銷售額小幅上升,營收卻不增反降。

相較來看,綠地控股的合銷比數值較2019年有所縮小。2020年,綠地控股的合銷比爲0.79,2019年的合銷比爲0.9。從合同銷售額和營收來看,2020年,綠地控股的合同銷售額爲3584億元,營收爲4558億元,2019年的合同銷售額爲3880億元,營收爲4278億元,合同銷售額同比下降7.6%,營收卻增長6.5%。

營收增長並不代表綠地控股的盈利能力增強。對比2019年,2020年綠地控股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均出現下滑。2020年,綠地控股的營收增長6.5%,2019年的增速爲22.8%。2020年,綠地控股實現淨利潤150億元,同比增長1.73%,2019年,綠地控股實現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