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寂寞鐵道》全臺首映在臺東 導演揭感人原因

《南方,寂寞鐵道》保留南迴鐵路初興建時的影像,帶領觀衆透過不同視角身歷其境當時的艱辛 (上善醫文化工作室 提供)

《南方,寂寞鐵道》記錄下鐵路電氣化前的最後一幅美麗地景,和因鐵道而衍伸出的多篇動人故事 (何駿逸 提供)

《南方寂寞鐵道》導演蕭菊貞透過現已退休的工務段副段長張統明的引導,而開始南迴鐵道的拍攝 (上善醫文化工作室提供)

臺灣首部「鐵道人文」紀錄電影《南方,寂寞鐵道》,由連續榮獲兩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蕭菊貞導演執導,從2017年帶着攝影機踏上臺東,走進南迴線至今,整整六年,完成今年最具深度人文觀點的鐵道電影。今(3日)在臺東舉辦第一場首映會,蕭菊貞導演說:「因爲『臺東』是一切故事的起點」當時透過監製沈邑穎的介紹,而認識現已退休的臺鐵工務段副段長張統明,並透過他的引領開啓了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導演說「我到現在一直有個強烈的感受,是南迴鐵路的故事召喚我來,並讓我進入了前線鐵道員的世界,和穿越南迴的歷史」。

《南方,寂寞鐵道》紀錄片拍攝初期,正是南迴鐵路啓動電氣化工程的時候,片中記錄下鐵路電氣化前的最後一幅美麗鐵道地景,也因鐵道衍伸出許多動人故事。更珍貴的是導演尋找到南迴鐵路興建時的影像和大圖,帶領觀衆透過不同視角身歷其境當時的艱辛,並見證了藍皮普快車最後的行駛身影,引起鐵道迷熱列的期待,前期試片時更有觀衆興奮分享,在影片中看見自己的身影。蕭菊貞導演說創作過程很多的因緣際會,讓她拍了開火車的人、坐火車的人、拍火車的人以及建造鐵路的人,漸漸集成了這部充滿人文溫度的紀錄電影。

3日在臺東的放映,是《南方,寂寞鐵道》全臺第一場首映會,之後也將在臺北、高雄、新竹等地分別舉辦首映會,並於六月九日全臺院線上映。導演蕭菊貞說:「我很堅持我的首映一定要辦在臺東」,這裡是電影的原點,也是因爲被當地鐵道員感動纔開始了拍攝,蕭菊貞很佩服前線鐵道員們的「職人精神」,希望這些被拍攝者和臺東鄉親可以搶先看到電影,她更感性分享:「很多紀錄片或是臺灣電影,都不容易在臺東放映,但這部是臺東的故事,希望可以被更多的臺東人看到」。

說起導演蕭菊貞與臺東的緣分,早在1999年執導的第一部紀錄片《紅葉傳奇》就開始,當時爲了拍攝「紅葉少棒」的後續故事而深入臺東延平鄉,憑藉此一紀錄片拿下第一座金馬獎。後來拍攝的《稻浪上的夢想家》及《南方,寂寞鐵道》,也都是以臺東爲故事,而這都不是有意爲之,「我是被這些人和這些題目感動」蕭菊貞微笑說道。「只有在花東生活或工作的時候,我纔會特別有那種人可以好好活着的感覺。」而她也希望透過紀錄片的力量將這些快要消逝的事物記錄下來,也透過故事讓大衆看見景色背後的文化跟歷史價值,而不只是觀光。

《南方,寂寞鐵道》由上善醫文化工作室出品,去年發起羣衆募資計劃,吸引上千位鐵道迷關注,甚至進一步留下自己與鐵道的故事及拍攝內容,更豐富了紀錄片中的畫面。並與「大塊文化」合作推出同名電影書《南方,寂寞鐵道》,不只首度曝光五十張南迴鐵路全線橫縱斷面圖,更收錄多則電影拍攝時紀錄下的美麗又寂寞的鐵道故事,帶讀者透過蕭菊貞導演的細膩文字,找回曾在火車上度過的的珍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