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晶片業真的撐不下去? 韓媒揭2大挑戰、1解套方法

南韓晶片產業面臨重重威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眼看臺積電積極佈局海外,日本半導體產業又藉着臺積電熊本設廠步向復甦,韓媒近來不斷檢討到底本國晶片業出了什麼問題。《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近日的社論就指出,南韓晶片產業正面臨2大挑戰,並建議應該收購AI科技公司,以保持競爭力。

三星雖然是南韓的護國神山,但去年獲利暴跌,韓媒《朝鮮日報》就直言,惡化的情況不僅是三星的問題,「也是所有南韓人的問題」,因爲南韓經濟嚴重倚賴出口,而晶片產業就佔出口約5分之1。

三星在晶圓代工先進製程輸給了臺積電,而英特爾日前又放話要在今年研製出1.8奈米晶片製造技術,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恐面臨重新洗牌,南韓晶片業勢將承受更大的競爭壓力。

《韓國時報》在評論中指出,當務之急就是從記憶體晶片轉向利潤率更高的更先進晶片,並且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

可是當前的AI熱潮對南韓晶片業者堪稱「雙面刃」,因爲AI相關設備需要晶片提供更多記憶體儲存,但在爲生成式AI提供動能的更高價晶片方面,南韓業者卻缺席,主導該領域的多爲美國廠商,包括輝達、超微與英特爾。

南韓業者未來還恐面臨被邊緣化,甚至有被拒於門外的危險。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的7兆美元(約新臺幣222.7兆元)AI晶片廠計劃,據傳找上三星的勁敵臺積電代爲營運,而可能是金主之一的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也尋求籌措1000億美元(約新臺幣3.18兆元)成立AI晶片企業。這些新創AI項目未來也可能主導全球人工智慧晶片生產。

尹錫悅政府已在1月宣佈,將攜手三星與SK海力士,打造全球最大規模半導體超級聚落的計劃。不過《韓國時報》建議,配合國內基礎設施的擴張,南韓晶片製造商應該利用其龐大現金儲備的一部分來收購AI科技公司,才能讓業者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