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理工楊鮮麗:人才培養不同於生產線 需因材施教

2021金翼獎專訪:南寧理工學院楊鮮麗(來源:本站教育)

2021年12月22日,第13屆本站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本站北京研發中心盛大舉行,百餘名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以初心 致未來”這一主題進行熱烈探討。在活動現場,南寧理工學院副校長楊鮮麗接受了本站專訪。

本站教育:首先恭喜貴機構獲得“2021年度綜合實力民辦高校”獎項,請跟本站的朋友們介紹一下機構的發展情況。

楊鮮麗:各位本站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南寧理工學院副校長楊鮮麗。南寧理工學院的前身是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創辦於2002年4月,2021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爲南寧理工學院。學校現有南寧、桂林兩個校區。南寧校區位於南寧教育園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1038畝,規劃總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桂林校區位於雁山教育園區,佔地73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功能先進的實驗室、實訓室;設施完備的宿舍樓、食堂、體育場館,環境優雅、生活便利。

學校堅持“育人爲本、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初步形成了以工學、管理學爲主,工、管、藝、經、文、理、教育學協調發展的專業佈局。現開設40個本科專業,其中省級一流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5個、省級轉型試點專業羣1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創新教學團隊1個、省級協同育人平臺1個,省級一流課程1個等。目前有在校學生18800餘人。

本站教育:貴機構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教育市場始終保持競爭力的?

楊鮮麗:學校辦學近20年來,始終將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作爲辦學的重點,不斷完善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使學校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多年來,學校聚焦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實行人才分類培養改革,爲學生構建了專業技能型、創新創業型、考研深造型、國際教育型等多種成才通道,滿足了學生多樣化成才需求,我校畢業生以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倍受社會稱讚企業歡迎。近三年學校的平均就業率和新生報到率在同類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本站教育:今年金翼獎的主題是“以初心 致未來”,您覺得未來教育如何發展?

楊鮮麗: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提到的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我想這一點對未來的教育也有積極的啓示。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是教育已經落後於社會發展。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事。落實的原因,可能與大部分學校封閉辦學、與社會脫節有一定的聯繫。因此,我想未來的教育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初心,堅持開放。各類教育機構都應該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敞開大門,以學校爲平臺、爲中心,鏈接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各類資源,緊密對接市場、對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只要對人才培養有用,均可爲我所用。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具有豐富知識體系、與時代緊密融合的人。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對外來講,要開放。那麼對內呢,必須要堅持高標準。雖然人才培養不同於生產線上的生產,存在個性化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但是,這不代表就可以沒有標準、沒有質量依據。正是因爲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標準。無論是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後勤保障管理還是質量管理,均需要有嚴苛的標準,這樣才能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未來的教育仍然需要堅持高標準、甚至可以對接國際標準。如果能做到對外堅持開放、對內堅持標準,我想高質量的教育就離我們不遠了。

這是我想說的關於未來教育的看法。堅持“立德樹人”初心,對外堅持開放,對內堅持標準。當然這也是我們學校今後辦學的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