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溼」嗎?身體排溼6方法 助你從此擺脫溼氣

經常感覺頭重悶脹、身體無力、沒食慾嗎?這可能是體內溼氣重的警訊!(圖片來源/pexels)

你經常覺得頭重悶脹、身體無力、沒食慾嗎?這可能是體內溼氣重的警訊!首先,可以透過11個症狀自我檢測,再借由6種方法排溼,若狀況嚴重還是建議尋找專業人士診斷調理爲佳。

體內有溼氣一般分爲「外溼」及「內溼」,前者是長時間身處在潮溼的環境,例如溼衣服晾在房間,或是臥室通風不佳;後者是體內排溼的機能出現問題,即爲腎臟功能不正常,導致體內水份累積,排不出體外。

當體內溼氣長時間堆積,不適狀況就會由外在及內在表現出來。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爲體內有溼氣?可藉由11個症狀進行判斷。症狀爲皮膚起疹、四肢浮腫、肥胖、頭重悶脹、食慾不振、咳嗽痰多、舌頭有齒痕舌苔、唾液多、排便稀黏、尿液異常、女性白帶多等。

以上症狀若有1至2個,表示有體內有輕微溼氣;2個以上就要注意,不過可以透過以下6種方法改善。

【喝溫開水】

喝溫開水可以稀釋體內水份並加強代謝,且幫助消水腫、排廢物,是促進體內循環最簡易的方式。

【清淡飲食】

愛好油炸及重口味的人,鹽份會使水份留在身體裡不易排出體外,進而導致身體水腫。

【避免久站久坐】

讓下肢多動,增進血液循環

【多吃排溼食物】

排溼食物衆多,包含紅豆、苦瓜、黃瓜、大蒜、洋蔥、金針花、菇類、海帶、蘆筍、地瓜、白蘿蔔等等。

【充足睡眠】

以中醫的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容易氣虛,使身體代謝變慢,水份排不出體外,溼氣就容易產生。

【室內保持空氣流通】

出太陽時記得開窗,讓空氣流通,將室內溼氣帶走;若天氣潮溼,可以藉助除溼機、電風扇等電器除溼。

以上方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調整,若是狀況嚴重,還是建議諮詢中醫師調理,才能保持健康的狀態,開心渡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