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很難懂?12個細節隱喻,幫你看懂這部電影

兩天破4億。

由宮崎駿編劇、執導,用時近7年才完成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上映前購票平臺想看人數超百萬,上映後票房走勢強勁,連續打破過往同檔期影史紀錄。

而從口碑來說,既有人覺得影片氣質“介於千與千尋和夢之間”,是“一部沉甸甸的思想史、哲學書、童詩”。

也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作爲一部自傳性質很明顯的作品,全部採用手繪方式完成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畫風兼具浪漫和怪異、荒誕,並且有大量隱喻細節。

1、片中的牧真人、蒼鷺和舅公各有原型

牧真人的原型是導演自己,蒼鷺的原型是鈴木敏夫,舅公的原型是高畑勳。於宮崎駿來說,鈴木敏夫是日常會調侃逗趣,但關鍵時刻相互支撐扶持的摯友,高畑勳則是引導他前行的良師。

2、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源自於對宮崎駿影響重大的一本同名小說。在他看來,這本書的核心是“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而這,也是影片的核心。

不過,影片故事由宮崎駿原創,跟小說並無關聯。

3、影片開篇,男主牧真人的母親在醫院大火中喪生。

這場大火暗喻着“戰火”,也奠定了真人對戰爭的態度。所以,他跟開軍工廠的父親關係平和卻不親近,甚至有些冷淡疏離。

而片中父親愛炫耀、發戰爭財的設定,也跟現實中宮崎駿的父親相似。

4、鷺鳥在日本神話和民間傳說中,是關聯神明、死亡和異世界的神秘存在。而蒼鷺與白鷺相比,更多了幾分不祥的意味。

影片中的那隻蒼鷺便多次引誘牧真人進入異世界,還擁有打開通道的能力。而這隻滿嘴謊言、擅長欺詐的鳥,之後卻與牧真人成爲好友。

5、從天而降的神秘高塔,隱喻着日本歷史上的“黑船事件”。

原本是以入侵姿態進入日本的“西方文明”,因同時代日本政府對“大國”的渴望被接受(簽訂條約)。

舅公在塔外建造“外殼”的舉動,既是一種遮掩,又是“內核”支撐,但最後以失敗告終,還造成多人傷亡。而塔內懸在半空,與舅公合作的巨大黑石,既是“黑船”的具象,也象徵着力量(權勢和武力)。

6、由黑石的力量支撐並構建起來的異世界,是曾經的日本。

那個時代,是暗黑而魔幻的。

最後,鸚鵡大王弄塌了積木,黑石爆炸導致塔世界徹底崩塌,爲那個時代劃上了終止符。

從這個角度看,黑石還可能象徵了原子彈。

7、鵜鶘是牧真人在異世界最早遇到的怪物。

這羣白色的大鳥瘋了般涌上去,將牧真人裹在中間,甚至撞開了墓地大門。幸好霧子及時發現,驅走鵜鶘救了他。

鵜鶘再次出現,是在哇啦哇啦們投胎的關鍵時刻。它們成羣結隊的飛到半空,瘋狂吞吃向上漂浮的哇啦哇啦,之後在火美的烈火中或被焚燒、或逃離。

片中的鵜鶘,是由日本移民至東北的“開荒者”。

他們被誘騙到中國,卻發現並沒有到達夢想中的樂土。在日本敗退後,“開荒者”們也被遺棄。成了棄子的他們,一邊侵吞壓榨無辜者的生存資源,一邊憂慮恐懼後代已經“不會飛翔”。

而吞食哇啦哇啦時被火美擊落的鵜鶘,又很像是日本的神風突擊隊。它們被烈火擊中,翻滾落下、墜入海中,像一架架被擊落的戰機。

8、白團子一樣的哇啦哇啦,應該是在戰爭中喪生的無辜者。它們潔白而純淨,在“吃飽”的情況下,會像充足了氣的氣球一樣升空,離開異世界投胎成人。

9、颯爽英姿的捕魚者霧子,被很多網友認爲是左翼人士的象徵。她駕着船在冥海中航行,捕獵大魚,爲哇啦哇啦等生靈提供生存資源。

10、樣貌很有幾分像愛因斯塔的舅公,是日本舊時代掌權者的代表,或者說是皇權。

這一點,蒼鷺可以印證。

日本傳說中的“五位光”,就是一隻服從帝命甘願被擒,因而被賜五位官的青鷺。

舅公想要強大,於是進入塔中探尋神秘力量,與黑石合作創造了異世界,但這個世界卻越來越無法掌控。他竭盡全力尋找維持世界穩定的積木,小心翼翼才能換來一日平靜,並迫切想尋找一個繼承人。

可惜,被舅公寄予厚望的牧真人,本身也是有“惡意”的。

11、頭戴王冠、挎着軍刀的鸚鵡大王,是軍國主義的象徵。

他率領鸚鵡們闖進鐵匠家,殺死鐵匠霸佔房屋,還將人作爲主食材,牧真人兩次差點成爲它們口中食。

在這個設定下,片中出現的鸚鵡們採茶、烹飪、聚會的場景就細思極恐。因爲這些看似溫馨的日常背後,是無數個被它們屠滅、侵佔和吞噬的無辜者。

這樣的鸚鵡大軍,在擁有了可以跟塔主抗衡的力量後,便想要取而代之,只是缺少一個藉口。所以,當火美和牧真人違反異世界法律進入產房後,鸚鵡大王立即拿火美做資本去跟舅公談判。

12、異世界中的火美,現實世界中是牧真人已去世的媽媽九子。現實世界中她因大火喪生,異世界中卻是操控火的高手。有人認爲這個角色象徵二戰時期抗擊日軍的其他國家,也有人覺得隱喻了日本以農業爲代表的舊發展模式。

除了這些細節和隱喻之外,片中不能殺生的亡靈、夏子的產房、13塊積木和弓箭等,也都各自有着深意。而結尾牧真人從異世界帶回一塊積木,得以保留記憶的設定,又代表了宮崎駿的態度。

直面歷史,而不是迴避。

至於墓園門上的“學我者死”,則可能是他對後人的告誡和寄望吧。

動畫創作者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和追求,而不是模仿複製。只有自由創作、釋放真我,纔可能真正推動行業發展。